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唐代〕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家住吴会青山多么遥远,在异乡边塞只见白云深深。
为此寄居他乡忧愁常流泪,怎能忍受明媚春光更伤心。
受惊鸟儿屡飞长久失伴侣,凋落花瓣一去永远不归林。
奈何这一天感叹年已迟暮,悲来还是歌咏一首白头吟。
注释
①塞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与江南相对。
②吴会:秦汉会稽郡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即今之苏州市。
③关塞:北部边塞的戍守关口。
④为许:为此。羁愁:客居他乡的忧愁。
⑤堪:胜任,禁得住。
⑥恒:常常。
⑦落:凋落。
⑧嗟:叹息。迟暮:天色将晚,比喻人到老年。
⑨白头吟:乐府旧调曲名。汉刘歆《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自绝,相如乃止。”南北朝以来文人多借此题抒发个人沉沦潦倒的哀怨和苦闷。此处感叹人已年老却壮志未酬。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客居边地思念故乡的诗,既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又饱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起笔一、二句将“我家吴会”与“他乡关塞”对举,分别突出两地特征,极言两地悬隔,遥阻万里;“青山”与“白云”对举,不仅见出两地景物色彩鲜明,同时把江南青山绿水和塞北高天白云的景象概括地写出来了。如此写来,对比深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自然引出三、四句。寄居异乡,遥望家乡青山而不见,让人不禁忧愁幽思而潸然泪下,尤其是在融融春日,想到鸟语花香、菰菜鲈鱼的江南,自然会有张翰之思而黯然伤神。五、六句以惊鸟之“恒失侣”,落花之“不归林”,喻自己的客居环境,可知诗人处境是多么的凄凉、孤独、落寞。此二句用语平易,比喻生动,加深了诗的意境,更见出诗人思乡之心切情真。然而,诗人不能归去,自然引出末二句:看看已到迟暮之年,将要老死边塞,只能深深长叹,在悲哀中也只好作一首《白头吟》了。此二句抒发感慨,包含了无尽的愁思、悲痛和无奈。
此七言古诗比喻精当,用语平易生动且一韵到底,除结二句外,全用对仗,只是平仄失粘,是一首颇能吸引读者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陈子良“在隋时为杨素记室”。杨素于开皇十八年(598年)受命出塞征讨突厥达头可汗,子良为其记室约即在此前后。此诗为子良随军出塞思归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于塞北春日思归》是唐朝诗人陈子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客居边地思念故乡的诗,抒发了有家不得归的思乡愁苦之情。开头两句将家乡与塞外进行比较,三、四句写因满地春色而加深了思乡的情感,五、六句用孤鸟、落花烘托孤苦的情状,七、八句用“迟暮”二字将悲苦之情推上顶峰。全诗用语平易生动,音调悠扬婉转,带有文人拟民歌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陈子良
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