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广陵别薛八

孟浩然 〔唐代〕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
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
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读书人有抱负不得施展,满心栖惶奔走于吴楚间。
两人在此相聚旋又分别,我将泛舟彭蠡返回故园。
船上的桅杆比江树还高,江上的波涛与远山相连。
乘风破浪渡船愈行愈远,到哪里再能够将你追攀?
注释
⑴广陵:唐代郡名,即扬州,郡治在今江苏扬州。薛八:其人未详。
⑵栖栖:惶惶不安的样子。吴楚:泛指江南广大地区。吴,今江苏,此指广陵一带。楚,今湖北、湖南一带。
⑶彭蠡:湖名,即今鄱阳湖,在今江西九江市南。还:指返回襄阳。
⑷樯:船上的桅杆。
⑸追攀:追随牵挽。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漫游吴越返乡途经扬州时。孟浩然在《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一诗中有“谓予独游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之句,知薛八为孟浩然在越州时结识的朋友,亦不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首联点出了与薛八的相同命运,“栖栖吴楚间”将郁郁不得志、惶惶不安的凄苦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颔联交代相遇地点与时间,广陵邂逅,并打算彭蠡泛舟后回襄阳,忧悒之情仍可窥见。颈联“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描绘了一幅桅移树动,江流舟远,心随海空的依依不舍画面,读之倍生失落空寂之感。尾联表明作者对薛八的恋慕之情。从末句看,薛八与孟浩然广陵送别时,恐怕有随即也来同游之意,故有“何处更追攀”之句。全诗有叙,有议,有描写,有抒情,四者浑然一体,自然流畅,颈联写景警拔,可谓篇法句法俱妙。
展开阅读全文 ∨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
您可能感兴趣...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234
  •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60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6
  •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
  • 夜渡湘水

    一作崔国辅诗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7
  •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0
  •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2
  •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用陶渊明等高士的隐居之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悔恨,以及对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议论为主,妙用历史典故,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与感染力。...

    2
  • 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4
  •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