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九曲词三首

高适 〔唐代〕
其一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其二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其三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将军以身许国一直为朝廷所依赖,连年无不因为报答朝廷奋战疆场。
天子已为将军颁发封侯印,御史台上又加封异姓王。
其二
万骑争唱着《杨柳春》,千场对舞着绣麒麟。
到处尽遇到欢乐和洽的事情,彼此相看都是无忧无虑的太平人。
其三
铁骑横行在铁岭头,往西看着逻逤想封侯。
青海湖如今将饮马,黄河也不用重兵防守。
注释:
⑴彻:达。庙堂:朝廷。
⑵不:语助词,无义,用以足句和加强语气。如《诗经·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为:奋战之意。疆场:战场。一作“坛场”。若作“坛场”,则用汉高祖刘邦筑坛拜韩信大将军之典(见《汉书·高帝纪》),指哥舒翰连年无不因为以身许国而登坛拜将,率军出塞靖边。
⑶将军:指哥舒翰。天上:指天子。封侯印:指天宝十二载(753年)五月收复九曲后,唐王朝进奉哥舒翰为凉国公。
⑷“御史”句:言哥舒翰天宝八载(749年)加摄御史大夫后,天宝十二载(753年)八月又进奉西平郡王。
⑸杨柳春: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时易名为《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八首》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⑹绣骐(qí)驎(lín):人工绣制的麒麟状的道具,犹今日舞龙、狮之类的活动。骐驎,即“麒麟”,神话中的吉祥之兽。
⑺铁岭:不详所在。可能是西部边塞的一座山名,也可能是泛指险峻的山岭。
⑻逻逤(suò):又作“逻娑”,唐时吐蕃之都城,即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⑼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北部。唐时临吐蕃东北边境。
⑽防秋:唐时突厥、吐蕃等游牧民族常在秋季马肥兵壮时入侵中原,唐亦调重兵防守。《新唐书·陆贽传》:“西北边岁调河南、江、淮兵,谓之防秋。”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三首诗颂扬了哥舒翰的收复九曲之功,主要写了此后边患不存,边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和欢乐气氛。诗中歌颂了哥舒翰的巨大功绩,描写了盛大而热烈的军民欢庆场面,也体现了收复九曲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首颂哥舒翰之巨大功绩和显赫地位。哥舒翰以身许国,“庙堂”所赖,连年拜将,奋身疆场,终因功业至伟,封侯进王。此与高适追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官”(《塞下曲》)之目标相一致。故其敬佩、钦慕发自深衷,造语高华,气势雄伟。第二首写和平来临,普天同庆之壮丽场面。“万骑争歌”,“千场对舞”,场面十分壮丽;“杨柳”迎春,“麒麟”腾跃,气势十分热烈。三、四句中各用一“尽”字、“总”字,与一、二句中“万骑”“千场”相呼应,将普天同庆,军民同欢尽情渲染。同时,诗人对战争之强烈诅咒,对和平之由衷赞颂亦不容掩饰。第三首赞哥舒翰部众之壮志。哥舒翰能够成功,实非一人之力,所凭借者有众部下之“横行”建功之志,而战争之最终目的,乃在争取和平:“青海”成为放牧之地,“黄河”不用重兵把守。这就是唐朝取得九曲之战胜利的意义所在。
高适这组诗中对哥舒翰的赞颂并非溢美之词,当时广大百姓亦对哥舒翰颂扬有加,如西鄙人在《哥舒歌》中唱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算在哥舒翰死后,唐德宗还对其子哥舒曜说:“尔父在开元(实兼天宝)时,朝廷无西忧。”(《新唐书·哥舒翰传》)全诗于整饬中见流畅,音调响亮,节奏明快,诗人将壮丽之场景,热烈之气氛,奔放之激情熔于一炉,一气呵成,声情并茂,弥漫着一种乐观豪迈之诗意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组诗为歌颂哥舒翰收复九曲(今青海化隆)而作。九曲之战乃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百余年中唐王朝在天宝年间取得决定性胜利之一役,哥舒翰作为前线统帅,功不可没。惜不久“安史之乱”起,唐失西域,未能巩固。《乐府诗集》云:“哥舒翰破吐蕃,收九曲黄河,置洮阳郡,适为作《九曲词》。”据第一首末“御史台中异姓王”句,可知诗作于哥舒翰封王之后。据《资治通鉴》载,哥舒翰封西平郡王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八月,故此诗应作于当年八月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九曲词三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颂扬了哥舒翰收复九曲(今青海化隆)之功,描写了收复九曲之后边患不存,边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与欢乐气氛。第一首诗歌颂哥舒翰的巨大功绩和显赫地位;第二首诗写和平来临,军民欢庆的盛大而热烈的场面;第三首诗赞扬哥舒翰部众的雄心壮志,写出了收复九曲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全诗于整饬中见流畅,音调响亮,节奏明快,熔壮丽之场景、热烈之气氛、奔放之激情于一炉,一气呵成,声情并茂,弥漫着一种乐观豪迈的诗意美。
展开阅读全文 ∨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您可能感兴趣...
  •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68
  • 燕歌行·并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3
  • 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379
  • 别王彻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沉。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0
  • 答侯少府

    《答侯少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八句追叙自身经历,中二十句叙述与侯少府相逢之事,后十六句展望自己的归路。全诗语言犀利,写景浑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现出高适长期投闲置散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0
  •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0
  •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回顾了诗人自己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始终将自身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全诗既有典型事件,又有壮阔场面,气势磅礴,境界高远,风格沉郁,气韵流畅。...

    0
  • 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0
  •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0
  • 苦雨寄房四昆季

    《苦雨寄房四昆季》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苦雨不耐索居而寄诗房四兄弟,表现出诗人忧心百姓的赤子情怀。...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