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主人名道林,怕将水月净身心。
居然对我说无我,寂历山深将夜深。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世外全人名叫道林,怕用水月清净身心。
居然对我宣说无我,深山寂静夜已深沉。
注释
①天竺寺,寺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位于佛教名山天竺山之上。
②方外:犹言世外。《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人称僧道为方外。全人:通达天人之道为全人。《庄子·庚桑楚》:“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闺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③无我:又云非我。佛教中,“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于人身执有称人我,于法执有称法我,于自身执有称自我,于他执有称他我。人身及法身乃因缘和合,并无常一之我体、法体,亦无常一之自我、他我,简言之为无我。
世外全人名叫道林,怕用水月清净身心。
居然对我宣说无我,深山寂静夜已深沉。
注释
①天竺寺,寺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位于佛教名山天竺山之上。
②方外:犹言世外。《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人称僧道为方外。全人:通达天人之道为全人。《庄子·庚桑楚》:“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闺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③无我:又云非我。佛教中,“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于人身执有称人我,于法执有称法我,于自身执有称自我,于他执有称他我。人身及法身乃因缘和合,并无常一之我体、法体,亦无常一之自我、他我,简言之为无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禅宗六祖惠能写过一首著名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自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表明菩提自性本无生灭、本自清静的思想。既然自性清静,则以水月加之亦是污染;既然本无生灭,则一切无执无住,无我无法亦无无。然而初学佛道者,已知净染之分,便执有水月清静的观念。初学佛道者,易知人无我、他无我,却难明自身无我、法无我。这位天竺寺僧道林是南宗禅弟子,他已破除了净染之分,达到了彻底的无我境界。作者初一接触,不免为其与自己一贯的观念大相径庭而惊讶,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但深入体味,却又似有所解悟。于是在寂静的深山里与这方外之人谈禅至深夜,渐入一个幽僻、高深的新的精神境界。这首小诗能使人读到禅宗独特的思维及它对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改变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酬刘员外见寄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 3
-
奉试水精环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 4
-
一公新泉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 2
-
九月十日即事
家贫惟种竹,时幸故人看。菊度重阳少,林经闰月寒。宿酲犹落帽,华发强扶冠。美景良难得,今朝更尽欢。...
- 2
-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