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江上书怀

崔峒 〔唐代〕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亲人此番向着天涯远去,正是在这黄昏太阳落山之时。
骨肉离去,我血泪沾湿了衣襟;对镜梳头,镜中满是脱发。
亲人所去之地,偏荒辽远,书信难至,音讯渺茫,怎能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
我登高望远,不见亲人,黯然而回,只有我的影子与我为伴。
注释
⑴书怀:书写情怀,抒发感想。书:写。
⑵江山:江河山岳。并非指国家疆土。
⑶泪流襟上血:血泪沾湿了衣襟。襟:衣服的胸前部分。唐女诗人梁琼《宿巫山寄远人》:“晓看襟上泪流处,点点血痕犹在衣。”
⑷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⑸变:一作“白”。镜中丝:镜中照出之脱发(一说白发)。
⑹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疏远隔绝。
⑺存亡:生存或死亡。岂:哪里,怎么。表示反诘。
⑻罢:归,返回。
⑼形影:人的形体与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描写骨肉情亲的送别之作。诗人送别亲人远去,江天浩渺,薄暮冥冥,形孤影单,百感交集,遂写下此篇,书写情怀。
此诗首联起句点出“骨肉”,可知所送之人乃诗人之亲人,骨肉本不可分,可偏偏要分开。且要分别到那天涯海角去,不禁让人悲从中来。次句点出“江山”二字,更觉“天涯”之辽远。颔联写诗人泪流沾襟,可见与亲人之情深,更着一“血”字,可知其泪涌如血,其悲苦的情状让人目不忍睹。对镜梳头,脱发满镜,可知诗人愁苦难当,心力非常憔悴。颈联出句的“胡越”既照应首句之“天涯”,言亲人所去之地极为遥远,且胡越皆为蛮荒之地,暗喻其偏远,自然是不可通书信了。对句承上说明因书信不至,亲人生死未卜,梦里也难以见到。尾联写诗人梦不到亲人,于是登高远望,仍然没能望见,只好孤身而回,其心境非常落寞。一个“罢”字,可以想见其失落、惆怅的情状。
全诗紧扣“怀”字行文,缘情写景,以景衬情,笔力深沉,情感凝重,劖刻凄厉,意境深沉,慷慨悲凉,直入肺腑,仿佛是诗人字字血泪的无声哭泣。虽多模仿杜甫《遣兴》一诗,却也别有新意。唐人即以此诗为崔峒代表作,韦縠《才调集》选崔峒诗两首,其中即有此诗。 此诗充分体现了崔峒描写个人遭际感受时感情的深切、凝炼和用笔的老到,几乎是字字含着血泪的发自心底的呼喊,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蒋寅认为此诗与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精神实质一脉契合,继承了杜甫写身世潦倒写骨肉情亲的深沉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您可能感兴趣...
  • 题崇福寺禅院

    《题崇福寺禅院》是唐代诗人崔峒游览崇福寺禅院时所赋的一首诗。此诗紧扣“禅院”二字行文,描述了诗人在崇福寺禅院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诗人对清逸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造语雅洁,清迥脱俗,透射出深深的禅意。...

    0
  • 登蒋山开善寺

    《登蒋山开善寺》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幅清幽闲静的山寺图,表达了诗人的虚无思想与隐逸之思。全诗从远处、近处,寺内、寺外,空间、时间,视觉、听觉,眼见及心感等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登开善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0
  •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