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其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蔡州城里的叛军已经斗志全衰,晚上妖星陨落,余光把护城河照白。
李愬像飞将军李广那样从天而降,马鞭一指,城门立即大开。
叛军崩溃逃散,纷纷向朝廷的军旗跪拜投降就像一群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一样。
吴元济这小子被反绑双手押上囚车,太白旗上悬挂着捷报,正在随风飘扬。
宰相裴度从容地前来安抚百姓,李愬背负着文弩出郊外欢迎。
平叛后,四民各安其业,城乡安闲宁静,小孩子嬉笑跳跃,士兵们起舞欢庆。
其二
汝南城的晨鸡喔喔地啼鸣,城头上军鼓号角气调和平。
路旁老人回忆起当年往事,面对官军一个个感激涕零。
老人强止住眼泪上前致辞,官军入城百姓们全然不知。
忽然惊异在这元和十二年,重新看到天宝年间太平时。
其三
大路上车马相连,浑浑如流,是使臣来献淮西叛乱的囚犯。
割据的军阀们闻讯都怕得拿不住筷子,天子登上高楼接受百官贺赞。
吴元济罪恶累累,擢发难以数尽,终于血污了一撮泥土,在城西被斩。
南方从此没有战乱,淮西一带十分安宁,穆陵关夜间不用上锁,可以照旧通行。
朝廷记功行赏后,天下出现太平局面,猛士们手持利剑,正准备收复常山郡!
注释:
⑴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
⑵壕水:一作“河水”。
⑶马箠:马杖;马鞕。
⑷捷书:军事捷报。
⑸闾里:里巷;平民聚居之处。
⑹汝南晨鸡:典出《乐府诗集·鸡鸣歌》。汝南:即蔡州。
⑺感激:感动。涕零:落泪。
⑻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被称为太平盛世。承平:太平。
⑼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⑽失匕箸:一作“皆失据”,一作“皆失箸”。
⑾妖童: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擢发:拔下头发(计数)。极言其多。
⑿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其一
蔡州城里的叛军已经斗志全衰,晚上妖星陨落,余光把护城河照白。
李愬像飞将军李广那样从天而降,马鞭一指,城门立即大开。
叛军崩溃逃散,纷纷向朝廷的军旗跪拜投降就像一群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一样。
吴元济这小子被反绑双手押上囚车,太白旗上悬挂着捷报,正在随风飘扬。
宰相裴度从容地前来安抚百姓,李愬背负着文弩出郊外欢迎。
平叛后,四民各安其业,城乡安闲宁静,小孩子嬉笑跳跃,士兵们起舞欢庆。
其二
汝南城的晨鸡喔喔地啼鸣,城头上军鼓号角气调和平。
路旁老人回忆起当年往事,面对官军一个个感激涕零。
老人强止住眼泪上前致辞,官军入城百姓们全然不知。
忽然惊异在这元和十二年,重新看到天宝年间太平时。
其三
大路上车马相连,浑浑如流,是使臣来献淮西叛乱的囚犯。
割据的军阀们闻讯都怕得拿不住筷子,天子登上高楼接受百官贺赞。
吴元济罪恶累累,擢发难以数尽,终于血污了一撮泥土,在城西被斩。
南方从此没有战乱,淮西一带十分安宁,穆陵关夜间不用上锁,可以照旧通行。
朝廷记功行赏后,天下出现太平局面,猛士们手持利剑,正准备收复常山郡!
注释:
⑴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
⑵壕水:一作“河水”。
⑶马箠:马杖;马鞕。
⑷捷书:军事捷报。
⑸闾里:里巷;平民聚居之处。
⑹汝南晨鸡:典出《乐府诗集·鸡鸣歌》。汝南:即蔡州。
⑺感激:感动。涕零:落泪。
⑻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被称为太平盛世。承平:太平。
⑼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⑽失匕箸:一作“皆失据”,一作“皆失箸”。
⑾妖童: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擢发:拔下头发(计数)。极言其多。
⑿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刘禹锡这组诗共三首,第一首写平叛大捷,第二首写平叛后百姓的欢欣,第三首写平叛的巨大影响。
第一首诗头两句写的是蔡州城大兵压境的情景,接下来四句描写李愬将军攻城的情景,随后四句写城陷以后的情景,最后四句描绘了消灭叛军实现统一后的蔡州城内的祥和气氛。开头形象地描述了战前情势和人心向背。吴元济虽如妖星照临护城河一般盘踞蔡州,然而民心丧尽,这就注定了他必然灭亡的命运。“汉家”以下六句,描述了平定蔡州生擒贼首的经过情形,展现出三个有机的画面:李愬的军队如神兵天降,所向披靡;叛军如冬眠的虫兽被春雷震慑,土崩瓦解,跪拜投降;吴元济被捆绑着押上囚车,告捷文书迎风招展。短短六句,概括力极强。“相公”两句以赞赏的笔调刻画裴度入城安抚军民,李愬在城外恭迎的场面。中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多年,军人只知有藩将,不知有国家和朝廷,李愬用最高礼节恭迎裴度,实际上是树立中央政权的威信,使蔡州军民“知朝廷之尊”。诗人如此着笔,一方面是赞扬裴、李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和品格,另一方面,也有垂范于世的深意。蔡州平定不久,一些长期割据的军阀慌忙交出了权力,足见此次行动的影响。结末两句写蔡州平定后的情景:四民安居乐业,城乡安闲宁静,儿童们欢乐跳跃,兵士们也欢腾起舞,呈现一派安定祥和景象。诗人无比欣慰之情,充溢字里行间。这首诗从大处落笔,层层铺展,写得平实朴素而又形象生动。作者以“汉家飞将”“春雷”喻指李愬及唐王朝军队的神威勇武,以“妖星”“贼徒”“群蛰”“狂童”等称呼叛镇,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飞、下、挥等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的选用,强化了平叛斗争的情势,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力度。这些都是此诗写作上的成功之处。
第二首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并用速描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盛赞李愬用兵如神。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成句:“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句中“汝南”两字仿佛专为此诗而设,信手拈来,可谓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袭,正好至翌日晨鸡啼鸣而奏功,二巧;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备兴句的性质,三巧。细绎诗意,其地、其时、其事无一不巧,可谓巧合无垠,深切乐府神理而又全不着痕迹。次句“城头鼓角”四字说到了平蔡州的战事。这次战役是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敌我双方没有经过激烈的厮杀,而李愬又极富于指挥才能,城破以后号令严明,一无所犯,所以连善悲的鼓角声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和平”了。开头两句用常语写奇袭,而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其实笔运千钧,而又能举重若轻,不同凡响。淮西藩帅叛乱达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发动多次征讨,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李愬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战,杀人盈城”,平蔡之战,却几乎是兵不血刃,简直是个奇迹。刘禹锡不去正面描写奇袭的险艰,也不去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这样写,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艺概·诗概》所谓“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两句适足以当之。接下来两句用速写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说“道旁”而不说“道中”,是暗示读者,“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队队雄赳赳的官军,引起了深沉的回忆。他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诗的后四句叙老人语,“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年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即将翻过这黑暗的一页,老人于迟暮之年而出乎意外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这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清人翁方纲说,刘禹锡此诗“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卷二),一语道出了它的艺术价值。
第三首诗通过平叛大军凯旋、各方对平叛的反应以及平叛后国家形势的安定等方面来描写淮西平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第一首诗头两句写的是蔡州城大兵压境的情景,接下来四句描写李愬将军攻城的情景,随后四句写城陷以后的情景,最后四句描绘了消灭叛军实现统一后的蔡州城内的祥和气氛。开头形象地描述了战前情势和人心向背。吴元济虽如妖星照临护城河一般盘踞蔡州,然而民心丧尽,这就注定了他必然灭亡的命运。“汉家”以下六句,描述了平定蔡州生擒贼首的经过情形,展现出三个有机的画面:李愬的军队如神兵天降,所向披靡;叛军如冬眠的虫兽被春雷震慑,土崩瓦解,跪拜投降;吴元济被捆绑着押上囚车,告捷文书迎风招展。短短六句,概括力极强。“相公”两句以赞赏的笔调刻画裴度入城安抚军民,李愬在城外恭迎的场面。中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多年,军人只知有藩将,不知有国家和朝廷,李愬用最高礼节恭迎裴度,实际上是树立中央政权的威信,使蔡州军民“知朝廷之尊”。诗人如此着笔,一方面是赞扬裴、李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和品格,另一方面,也有垂范于世的深意。蔡州平定不久,一些长期割据的军阀慌忙交出了权力,足见此次行动的影响。结末两句写蔡州平定后的情景:四民安居乐业,城乡安闲宁静,儿童们欢乐跳跃,兵士们也欢腾起舞,呈现一派安定祥和景象。诗人无比欣慰之情,充溢字里行间。这首诗从大处落笔,层层铺展,写得平实朴素而又形象生动。作者以“汉家飞将”“春雷”喻指李愬及唐王朝军队的神威勇武,以“妖星”“贼徒”“群蛰”“狂童”等称呼叛镇,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飞、下、挥等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的选用,强化了平叛斗争的情势,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力度。这些都是此诗写作上的成功之处。
第二首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并用速描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盛赞李愬用兵如神。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成句:“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句中“汝南”两字仿佛专为此诗而设,信手拈来,可谓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袭,正好至翌日晨鸡啼鸣而奏功,二巧;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备兴句的性质,三巧。细绎诗意,其地、其时、其事无一不巧,可谓巧合无垠,深切乐府神理而又全不着痕迹。次句“城头鼓角”四字说到了平蔡州的战事。这次战役是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敌我双方没有经过激烈的厮杀,而李愬又极富于指挥才能,城破以后号令严明,一无所犯,所以连善悲的鼓角声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和平”了。开头两句用常语写奇袭,而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其实笔运千钧,而又能举重若轻,不同凡响。淮西藩帅叛乱达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发动多次征讨,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李愬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战,杀人盈城”,平蔡之战,却几乎是兵不血刃,简直是个奇迹。刘禹锡不去正面描写奇袭的险艰,也不去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这样写,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艺概·诗概》所谓“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两句适足以当之。接下来两句用速写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说“道旁”而不说“道中”,是暗示读者,“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队队雄赳赳的官军,引起了深沉的回忆。他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诗的后四句叙老人语,“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年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即将翻过这黑暗的一页,老人于迟暮之年而出乎意外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这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清人翁方纲说,刘禹锡此诗“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卷二),一语道出了它的艺术价值。
第三首诗通过平叛大军凯旋、各方对平叛的反应以及平叛后国家形势的安定等方面来描写淮西平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祭韩吏部文
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抗行。当时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 ...
- 982
-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文中先从文章与政治的关系写起,指出柳宗元的文章在当时就很受重视;然后概括介绍柳的生平,点出他的临终所托;末尾引用韩愈和皇甫湜的评价,充分肯定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778
-
讯甿
刘子如京师,过徐之右鄙。其道旁午,有增增,扶斑白,挈羁角,赍生器,荷农用,摩肩而西。仆夫 告予曰:斯宋人、梁人、亳人、颍人之逋 ...
- 882
-
踏歌词四首·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 55
-
踏歌词四首·其四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 836
-
插田歌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 8
-
池亭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 4
-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般若禅师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之意。...
- 2
-
华山歌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 4
-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 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