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张郎长着长长的胡须,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上天赋予了他写诗的天赋,他的诗就像用花编织成的骨架一样美丽动人。
在他交往的人中,谁是出类拔萃、才华出众的领袖人物呢?公主曾派他手持鱼须笏去办事。
他身穿白衫,行走在太行山间的青草地上,怀里装着的奏章密密麻麻,像蚕茧一样多。
朝廷中的金门石阁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他早晚会佩戴上豸角和鸡舌香。
但我是陇西的李贺,一个失意潦倒的客人,酒喝完了,感觉胸中都变得憋闷起来。
在赵城的秋天,我穿着破碎的葛衣,整夜吟诗,直到东方泛白。
注释
张大彻:即张彻,系韩愈的门人及侄婿。
初效潞幕:新就职于潞州(今山西长治)军幕府。
长鬣张郎:指张彻。长鬣,形容美髯。
三十八:指张彻当时的年岁。
天遣句:称赏张彻天生才华善于作诗。花作骨,董懋策注:“犹锦心绣肠之谓。”
龙头人:最杰出的人。
遣秉:使其执掌。
鱼须笏:大臣上朝陛见君主时所持的狭长板子,边缘饰以鱼须图纹,用于记事。
太行:太行山,此代指潞州。
青草上白衫:脱白着青,谓张初入仕途,脱去白衫,穿上青色的官服。
匣中句:言公务繁忙,所掌章奏之事繁密如蚕。
金门、石阁:汉代的官署和藏书秘阁。
卿:指张彻,第二人称代词。
豸角:指御史所戴的獬豸冠。
鸡香:鸡舌香。
陇西:今西北甘肃一带,李贺好以“唐诸王孙”矜伐,故将唐皇室的发源地陇西成纪作为自己的籍贯。
摧颓:摧折颓败。
酒阑:酒尽。
中区窄:心胸幽郁不舒。
葛衣:葛布衣,平民夏季的衣着。
赵城:指潞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曾益《诗解》:“言秋凉客邸,而葛衣褴缕尚未去体,其坎坷足悲也夫。”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此十四字为诗题,近乎小序,将此诗创作的由来交待得明明白白。朱自清先生推定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秋诗人“初至潞时”(《年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经过一路的跋涉,李贺终于来到潞州。时张彻初入潞州为幕僚,他与李贺尝俱受韩愈的赏识,也算有同门之谊,故而相见倾心,有此索诗、赠诗的文友雅事。面对张彻这位仕途得意者,更激增了李贺心中的落差,故而此诗前大半虽承袭赠诗的俗套尽力赞誉张彻之见遇,末四句终禁不住流露出落魄颓废的情绪来。
诗歌开篇以“长鬣张郎”四字称呼张彻,直说对方年齿,既显示出张彻形貌玮昳、春秋壮盛,又足见两人关系的亲近,寥寥数字使读者对张彻有了相当具体的了解。继而李贺又盛赞张氏的诗心丽才,“天遣裁诗花作骨”云云极尽揄扬之致,颇有良曲酬知音的意味。以下两句一问一答,“龙头人”以设问的语气极度推挹张的才华,“公主遣秉”则进一步透露了斯人的外戚身份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 “太行青草上白衫”一语双关,既可表明张彻初入潞幕不久,又隐含了张氏脱白著青、初涉仕途之意。“匣中章奏”乃言其公务之繁忙,但非案牍劳形之意,而重在展示其处理事务之敏捷练达。具才如此,必定腾达有日。至谓“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云云,信如前代诗家所指出,其中确实包容着显著的情俗成分。不过,对于急切想改变自己困境的诗人而言,他的人生悲剧缘于求而不得,那么像张彻这样的贵胄子弟,只需顺流进取即可平步青云,又如何不让李贺歆羡不已呢?在这种场合讲几句祝祷升迁的话,可说是长吉最真诚的祈愿了。细细咀嚼此联中的“知卿有”、“早晚含”,真是字字沉痛。 虽说是人同命不同,但是生来不平等的人们却偏偏有攀比思齐的习惯。直面前程远大、风华正茂的张彻,李贺不能不自觉形容憔悴、沉顿萎靡。这个好将本家籍贯定在陇西成纪的唐诸王孙,蹭蹬世途迭受摧抑,秋日来到赵城还穿着褴褛的夏服,承蒙贤主人设席热情款待,达于酒阑杯尽之际愈觉心胸郁结不舒。而这种“中区窄”的受压抑感,正是长吉创作此诗的基本心态,无怪乎诗人要借这首奉赠之作一吐为快,“是以永夜长吟,即东方之既白不知也”(曾益《诗解》)。就这样,郁悒穷愁的李贺与英姿勃发的张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贺的存在近乎成了张彻的陪衬。或许李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毕竟长吉此行入潞州幕是不折不扣的寄人篱下,尤其需要贵人呵护与掖助的啊!
诗歌开篇以“长鬣张郎”四字称呼张彻,直说对方年齿,既显示出张彻形貌玮昳、春秋壮盛,又足见两人关系的亲近,寥寥数字使读者对张彻有了相当具体的了解。继而李贺又盛赞张氏的诗心丽才,“天遣裁诗花作骨”云云极尽揄扬之致,颇有良曲酬知音的意味。以下两句一问一答,“龙头人”以设问的语气极度推挹张的才华,“公主遣秉”则进一步透露了斯人的外戚身份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 “太行青草上白衫”一语双关,既可表明张彻初入潞幕不久,又隐含了张氏脱白著青、初涉仕途之意。“匣中章奏”乃言其公务之繁忙,但非案牍劳形之意,而重在展示其处理事务之敏捷练达。具才如此,必定腾达有日。至谓“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云云,信如前代诗家所指出,其中确实包容着显著的情俗成分。不过,对于急切想改变自己困境的诗人而言,他的人生悲剧缘于求而不得,那么像张彻这样的贵胄子弟,只需顺流进取即可平步青云,又如何不让李贺歆羡不已呢?在这种场合讲几句祝祷升迁的话,可说是长吉最真诚的祈愿了。细细咀嚼此联中的“知卿有”、“早晚含”,真是字字沉痛。 虽说是人同命不同,但是生来不平等的人们却偏偏有攀比思齐的习惯。直面前程远大、风华正茂的张彻,李贺不能不自觉形容憔悴、沉顿萎靡。这个好将本家籍贯定在陇西成纪的唐诸王孙,蹭蹬世途迭受摧抑,秋日来到赵城还穿着褴褛的夏服,承蒙贤主人设席热情款待,达于酒阑杯尽之际愈觉心胸郁结不舒。而这种“中区窄”的受压抑感,正是长吉创作此诗的基本心态,无怪乎诗人要借这首奉赠之作一吐为快,“是以永夜长吟,即东方之既白不知也”(曾益《诗解》)。就这样,郁悒穷愁的李贺与英姿勃发的张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贺的存在近乎成了张彻的陪衬。或许李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毕竟长吉此行入潞州幕是不折不扣的寄人篱下,尤其需要贵人呵护与掖助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 712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 932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 595
-
感讽五首·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 ...
- 720
-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 5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 734
-
感讽五首·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 3
-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 1
-
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 2
-
感讽五首·其四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 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