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上之回

李贺 〔唐代〕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
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注释
①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②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③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④挞(tà)凤尾:指风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凤尾:旗上的羽饰。
⑤剑匣破:据《拾遗记》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项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
⑥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⑦蚩(chī)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
⑧逢(péng)逢:鼓声。
⑨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⑩惊烟:报警的烽火。海:海内,指全国。这句谓中国大地战争平息,四海之内处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颂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李贺很少写欢庆的诗。他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很少值得喜庆的事,满目疮痍,叫人喜不起来;另外诗人遭际坎坷,他也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再加上诗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这种种原因,都使得李贺的作品中很少歌颂欢乐、抒发愉快情感的诗歌。这首《上之回》却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
  这首诗一连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韵急促,一气流贯,表达极度欣悦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前四句通过写景突出喜庆的景象。用“喜”字来形容红旗飘扬,使红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处是红旗、好似是悬在天上的红云,红旗上的凤尾相互拍打着。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被红旗包围着的喜庆的境地里。
  “剑匣破”四句,追述胜利的经过。诗人在这四句中用了两个典故,只用了十二个字写出了这次战斗的历程,语言十分精炼。宝剑冲破剑匣,如蛟龙腾飞起舞,杀向敌人,用以形容朝廷军队的威武神速,写出了军队的不可抵挡的气势。读着这两句,好像看到朝廷的军队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击着敌人。敌人被歼,叛乱平定,到处是一片庆祝胜利的鼓声。用“蚩龙”这一典故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以及喜悦的心境。
  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场面、战斗经过写出,更把诗人那种抑制不住的感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它们真像一泻千里的激流,奔腾着、翻滚着,掠过读者的心田,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最后两句“天高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是七言句,抒发着诗人美好的理想。他想象着平定叛乱藩镇之后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欢呼声像天上的雷声降落地上那样,到处是欢声雷动;在辽阔的国土上,再不会有使人惊心动魄的烽烟。四海之内,平静无波。中唐时期经过了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各地方藩镇又发动割据战争,战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战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气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喷发,未经雕饰,但是,诗人却是经过精心构织的。他在整首诗中,突出了红色。那鲜红的旗帜,如火红的海洋,如满天的红云,这就突出了喜庆的色彩;此外,诗中还突出了逢逢的鼓声,和鲜红的色彩相映衬,有声有色地把喜庆的热烈场面刻画了出来。这正是诗人在艺术安排上虽用力构思,但已达到似乎漫不经意的成熟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
您可能感兴趣...
  • 上之回

    制书下关右,天子问回中。坛墠经过远,威仪侍从雄。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回望甘泉道,龙山隐汉宫。...

    0
  • 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2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708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928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594
  • 感讽五首·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 ...

    718
  •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4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734
  • 感讽五首·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0
  •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