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南蛮侵入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
蛮:指南诏国。频:一作“颇”。
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
随:一本作“从”。
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一本作“心”。
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
自:一本作“尚”。
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志。
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
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南蛮侵入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
蛮:指南诏国。频:一作“颇”。
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
随:一本作“从”。
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一本作“心”。
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
自:一本作“尚”。
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志。
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
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原题下有小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蛮入成都”指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南诏入侵成都之事。蜀将抗击南诏有功。根据刘学锴的观点,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此时或蜀将在边地军中供职。十年后二人重逢在西北边塞之地,蜀将犹迟迟未得升迁官职,故作者作此诗以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诗写一位在抗击南诏入侵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但十年不得封赏的蜀将,诗中饱含对这位蜀将的同情和惋惜,也隐含着对朝廷忽视功臣的不满。全诗从忠心耿耿、文武双全和出身高贵等不同角度刻画了蜀将的形象。
全诗四联八句。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十年中世事变迁,反托“滞”字。“万事”表明经历沧桑,下文就是承“万事”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两句是一篇之主,谓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出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对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寒云重”“塞草愁”写出蜀将闲置冷落景况,承“滞吴钩”而申言之。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今日重逢,遥应首句“十年分散”;“倍惆怅”者,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结句似谓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居然都已封侯显贵,而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此诗中二联均贴“蜀将”而言,仅首尾点明昔别今逢。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表现蜀将的忠心耿耿,颔联表现蜀将的文武双全,结句还说明了蜀将还有高贵的出身。如此将领不得封赏,诗中为蜀将鸣不平的主旨不言而喻。
全诗四联八句。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十年中世事变迁,反托“滞”字。“万事”表明经历沧桑,下文就是承“万事”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两句是一篇之主,谓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出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对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寒云重”“塞草愁”写出蜀将闲置冷落景况,承“滞吴钩”而申言之。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今日重逢,遥应首句“十年分散”;“倍惆怅”者,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结句似谓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居然都已封侯显贵,而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此诗中二联均贴“蜀将”而言,仅首尾点明昔别今逢。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表现蜀将的忠心耿耿,颔联表现蜀将的文武双全,结句还说明了蜀将还有高贵的出身。如此将领不得封赏,诗中为蜀将鸣不平的主旨不言而喻。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 9
-
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 2
-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 5
-
酒泉子·罗带惹香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 3
-
酒泉子·楚女不归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玉钗斜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 4
-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 5
-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 4
-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 3
-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 5
-
清平乐·洛阳愁绝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 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