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因戍边去河湟,戍卒一半多都阵亡。
家中没人可以吃饱,战死后骨灰装布囊。
官吏销他册中名字,军中逐出他的妻房。
处处寡妇穿着丧服,家家寡妇多是哀伤。
家中妻小无人过问,家中父老无人赡养。
颗颗米粒有如珠玉,又值瘟神降下灾殃。
饿殍一个接着一个,见此不觉泪水沾裳。
家人死去弃于沟壑,战士毙命于刀枪下。
使命完成生命献出,哪见官府给予奖赏!
难道无黔敖施恩惠,救活饥民美名大扬。
谁知白茅屋有贫士,见此不觉心痛断肠。
注释
⑴河湟(huáng):黄河与湟水。此处指湟水流域及湟水注入黄河处的黄河两岸地方。河湟地区,自唐肃宗时起为吐蕃侵占。后来,唐朝在此地多次与吐蕃发生战斗。湟,湟水,黄河支流,源出青海,在甘肃注入黄河。
⑵家:指戍卒的家。半菽(shū)食:连豆叶粥都吃不饱,只能吃半饱。一说:以蔬菜拌杂粮为饭食。菽食,同“藿食”,以豆叶为食。菽,同藿,豆叶。
⑶身:戍卒自己。一囊灰:士卒阵亡之后,烧尸骨为灰,以布囊盛之。
⑷按:止,此处作“注销”解。其,与下句的“其”同义,代阵亡的士兵。籍:名册。
⑸伍:古代军队中五人为一伍,此处代军队。斥:逐。
⑹处处鲁人髽(zhuā):指因为战士阵亡多,所以穿丧服的妇人也多。鲁人髽,《礼记·檀弓》:“鲁妇人之髽而吊也。”髽,妇人丧髻。
⑺杞(qǐ)妇:杞梁之妇。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大夫杞梁随庄公伐莒,战死,庄公往吊其妻。《礼记·檀弓》篇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又据《列女传》记载,杞梁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城为之崩,既葬之后,其妻赴淄水而死。此处的“杞妇”指代阵亡战士的妻子。
⑻少者,老者:指阵亡战士家中的老小。任所归:任其所归,任其所往,指无人过问,无人赡养。携:与上句的“归”同义,过问、赡养的意思。
⑼札(zhá)瘥(chài)年:瘟疫流行之年。札,瘟疫。瘥,病。
⑽琼瑰:美玉。累累:相连不绝的样子。
⑾饿殍(piǎo):俄死的人。
⑿摧:摧折,摧裂。
⒀死锋刃:死于刀枪之下。锋,枪锋。刃,刀刃。
⒁室:本指妻室,这里泛指家人。委尘埃:抛弃于荒野沟壑。委,委弃。
⒂安在:何在。
⒃岂:难道。黔敖:卷秋时齐国人,曾于饥荒之年施舍米粥,救济饥民,事见《礼记·檀弓》篇。
⒄穷饿骸:饥饿将死亡的人。
⒅白屋士:贫士。白屋,不施丹采之屋,为贫贱者所居。
⒆念:想。欸欸:叹息声。
这首《卒妻怨》写的是阵亡士卒妻子们的怨恨。
这首诗从一个戌卒去河湟戍边写起,这位士卒在戊守河徨地区时死去,官吏立即在花名册中勾销了他的名字,赶出了他的妻子,断绝了对他家属的赡养。这些描写指出了唐代统治者只知道强迫士兵为其卖命,而毫不关心战死士兵家属的死活。接着,诗人扩展他的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描写了社会的面貌。社会上瘟疫流行,米价昂贵,颗颗米粒如同珠玉,天下饥馑,饿殍遍地。而统治阶级除驱使人民远戍河湟之外,连一点表面的样子也不装,对完成了使命献出了生命的士兵一点奖赏也没有,对在死亡线上纷纷倒毙的饥民一点小恩小惠也不施。从这些描写中,表明了唐代的统治者是吃人的豺狼,他们才真正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诗人对这场社会灾难的制造者十分痛恨,无情地揭露他们,大声地痛斤他们,而对人民,诗人则流出了同情的眼泪,诗人在诗中说自己“心若摧”,说自己“翻欸欸”。他面对如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出了痛心的长叹,通过“卒妻怨”的形式为民请命,为阵亡的戌卒鸣冤。
全诗语言朴实,行文自然,毫无雕饰之态,字里行间满是哀伤愤激之情,晚唐社会的黑暗衰朽,统治阶级的残忍、不顾人民死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以自己的良心代民立言,无情地揭露了这一目不忍睹的社会惨状。一个社会到了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不顾人民死活,人民已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到了需要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卒妻怨》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实的社会现状。
-
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 772
-
桃花赋
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 ...
- 528
-
农父谣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 0
-
三羞诗三首
《三羞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笔锋犀利练达,直陈所见所感,对黑暗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的揭露。全诗语言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
- 5
-
哀陇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 1
-
读司马法
《读司马法》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作品。这是作者阅读古代兵书《司马法》而作的读后感。作者从书中内容联想到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以犀利的笔触抨击了晚唐的社会现实。这篇文章采用对比立论,语精意明,论证严密,虽篇幅短小,但文笔一气呵成,文势抑扬起伏,在写作手法上典型地体现了皮日休的散文特色。...
- 116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鞠侯
堪羡鞠侯国,碧岩千万重。烟萝为印绶,云壑是堤封。泉遣狙公护,果教ce子供。尔徒如不死,应得蹑玄踪。...
- 5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潺湲洞
阴宫何处渊,到此洞潺湲。敲碎一轮月,熔销半段天。响高吹谷动,势急喷云旋。料得深秋夜,临流尽古仙。...
- 1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樊榭
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石洞哄人笑,松声惊鹿眠。井香为大药,鹤语是灵篇。欲买重栖隐,云峰不售钱。...
- 0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鹿亭
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 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