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宋汴道中

高蟾 〔唐代〕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辽阔千里的旷野上,没有一户人家。
穿着铠甲的士兵正青春年少,长期地戍守在天涯。
注释
1、宋汴道中:是说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河南时写的。宋,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2、平野:一望无际的平原。
3、千里:表示远阔。
4、居人句:没居住一户人家。
5、甲兵:军中士卒,戴甲的兵士。
6、正少:正年轻。
7、日久:长期。
8、戍天涯:在远方戍边。天涯,天边,这里极言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末藩镇兼并激烈,因朱温与李克用屡次恶战而受祸尤烈,惨状异常。当其时高蟾路过此地,触目伤怀,写下了这首悲愤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这两句总述宋汴道中所见惨景。在工稳对仗的句式中使自然与人事因对照构成强烈的反差。平野自属良田,宜人劳作,宜人生息。然而却无居家。千里平阔。交通自当便利。却绝少人的踪影。那么弥漫这宋汴一带的只能是荒芜和死亡了。联系诗题所特指的内容。便不难悟出连连不已的藩镇兼并战争带来多么惨痛的灾难。曹操写汉末军阀割据造成的浩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二者相似,只是不像曹诗那样直陈心迹,高诗是在悲悯人生中将反战思想寄于言外。
如此战乱,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却未能使穷兵赎武的藩镇放弃兼并,战争仍在持续下去:“甲兵正年少,日久戍天涯。”年轻的兵士们早已背井离乡,且将长久地在军旅动荡中度过人生的时光。他们远在天涯,失去保护的父老姐妹是倒毙在刀枪的蹂躏与戏弄之下,还是焚毁于战火堆中,抑或是因无力耕种而饿死在荒郊野外,而他们此刻却仍被迫进行着残酷的战争,那也将预示着更大更多的灾祸随之而不断蔓延。
诗句古朴简约而涵容极大。一、二句仅写千里无人的惨状,三、四句也只点示了年少的兵士久戍天涯。这样便规避了战争正面的描述,省却不少笔墨,又开启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读者从前后场景的衔接中感知战争的规模、残酷程度以及无辜平民家破人亡的怵目惊心的画面,体味到诗人贯注其中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许内蕴,却隐遁于平平道来的意象之中,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语)了。
展开阅读全文 ∨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您可能感兴趣...
  • 感事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1
  • 雪中

    金阁倚云开,朱轩犯雪来。三冬辛苦样,天意似难栽。...

    0
  • 渔家

    野水千年在,闲花一夕空。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

    1
  • 秋思

    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

    1
  • 天柱几条支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分外吹。明月断魂清霭霭,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

    1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2
  • 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3
  •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