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登白马山护明寺

孔德绍 〔隋代〕
名岳标形胜,危峰远郁纡。
成象建环极,大壮阐规模。
层台耸灵鹫,高殿迩阳乌。
暂同游阆苑,还类入仙都。
三休开碧岭,万户洞金铺。
摄心罄前礼,访道挹中虚。
遥瞻尽地轴,长望极天隅。
白云起梁栋,丹霞映栱栌。
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
今日桃源客,相雇失归涂。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①郁纡:曲折的样子。
②大壮:《易》卦有《大壮》,《疏》云:“壮者,强盛之名,以阳称大,阳长既多,是大者盛壮,故曰大壮。”这两句的意思是:寺院构象宏大,规模壮伟。
③层台耸灵鹫:比喻台级之高。灵鹫,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释迦曾讲《法华经》和《无量寿经》于此,是佛教胜地。
④迩:近。阳乌: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名。
⑤阆苑:阆风(山名)之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屈原《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⑥三休:以章华台比喻护明寺的台阁。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称章华台为三休台。
⑦摄心:收敛心神。罄:严整的样子。
⑧挹:通揖。中虚:虚怀。
⑨地轴:传说中大地有轴。晋张华《博物志》说:“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七引《河海括地象》则进一步具体地说:“昆仑之山,横为地轴。”
⑩栱栌:即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
⑪今日桃源客,相顾失归途:这两句反用陶渊明桃花源的故事,意为游寺之人就像来到桃花源,但却不愿再回到尘俗之中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缺少对这种外来宗教的了解,人们往往将其视为流行于中国的各种神仙方术的一种,把佛陀等同于黄老。《后汉书·襄楷传》载楷上桓帝奏议说:“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就是如此。孔德绍的时代虽然距佛教的传入已过去了四、五百年,但从其诗所用的“阆苑”、“仙都”、“桃源”等字样来看,仍带有东汉时人们的认识。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层次很清楚,随着游踪所至,先写远望山势,接着,佛寺轮廓逐渐分明,终于走进寺中,观赏其内部陈设,并为之礼拜。然后,出得门来,极目远眺,神清气爽;再回望寺宇,以感慨怅叹作结。这使读者想起了韩愈著名的《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从黄昏到寺,写到升堂坐阶、观览壁画、僧人留饭、夜深静卧、天明独去,最后,也以抒写游寺后的感慨作结,与孔诗如出一辙。考虑到二人所描写的对象的一致性,这种相似或许并不是偶然的。前人论及韩愈《山石》一类诗,以其按行程的顺序叙写,往往认为吸取了游记的手法,是“以文为诗”的表现,却不知,在一、二百年以前,就已有作家这样尝试了,韩愈不过是踵事增华而已。当然,无论是在语言艺术上,还是在情景处理上,较之孔诗,韩诗都更胜一筹。不过,这已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
孔德绍
孔德绍,会稽人,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时期。孔子三十四代孙。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诗十二首。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