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

薛涛 〔唐代〕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
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被允许在杜甫草堂与诸公唱和诗歌,我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过是涓细的小泉,根本没法与诸公相提并论。
可怜用尽才能又憔悴的我,只能听到诸公的上佳之作充斥着我的居室。
注释
①宣上人:法号释广宜。俗姓廖,蜀人。为长庆、元和两朝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
②许厕:作者客气的说法,就是允许的意思。高斋:指杜甫草堂。
③涓(juān)泉:比喻自己才疏学线,像涓涓泉水。
④谯( qiáo):通燋(qiáo),憔悴。这里也是用东汉名人谯玄暗指刘禹锡。记室:自喻。
⑤流水:指诸公才情,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思。禅室:作者皈依后的住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元贞元年(805年),宣上人在杜甫草堂召集众人参加诗会,薛涛也在诗会上唱和。而且刘禹锡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原来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连州,路过成都参加这次诗会,也遂与薛涛相识。而薛涛也由此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首联作者交待了时间地点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自谦自己才学浅薄。尾联承接首联,自嘲自己才能不足,转而赞叹与会诸公才情充满居室。从艺术角度看,此诗一反工诗常态,不合辙韵,对仗不工,其中必有隐情。如果邀请唱和是因,那么礼尚往来,赏乐就是果。其潜意而言,被诬受罚为因,辞归就是果。所以此诗看似简单明了,实则蕴意深远,自有它不工的道理。
“许厕高斋唱,涓泉定不如”。首联以应邀语始,指明此次聚会是应邀参加,聚会的地点就在杜甫草堂。活动内容是诗作唱和。宣上人是聚会的召集人。薛涛被允许参与唱和,自然首先要客气两句了。故以“涓泉”自喻,说被允许参加此次草堂唱和诗会,自己才疏学浅,一定比不上各位。据《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曾向成都住草堂。”知刘禹锡也参加了此次聚会,他不是专门到此参加唱和活动。原来是永贞革亲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连州,路过成都顺便参加,在此遂与薛涛相识。
“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如果说首联描写了唱和活动的盛况,那么尾联转而对另一次活动情况的描写。据其“流水”意看,是一次音乐会。主办者就是薛涛,地点就在“禅居”。其意即,可喜而憔悴的书记,高雅乐曲充满居室。
如果“流水”以喻知音的话,那么,其“谯”(谯玄)就用来指代刘禹锡,与“记室”的自喻并列。此联潜意即,值得同情的禹锡(谯玄)和我(记室),知音朋友(流水)等满居室。她与刘禹锡的惺惺相惜就在于都有被贬和被罚的遭遇。据之,此联的意旨就在于对刘禹锡的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身处难中的刘禹锡得到来自不惧世俗的精神抚慰,自然铭记于心,这就是日后在李薛关系上不同于元、白而持同情态度的根本原因。
以首、尾联下半句纵向比较看,其“流水”还蕴含“潘才如江,陆才如海”之意,用来赞誉诸公才能。从学识层面上看,若将自己喻为“涓泉”与满居室的“流水”比较,不管流露出对诸公诗才的赞叹。综观唐诗,以“涓泉”“流水”作为喻体,用来形容文采学识的比喻手法还不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