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
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移动其优势兵力迅速如闪电,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
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
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
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
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
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注释
薛举: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头目之一。他控制了陕甘交界的地区,号称西秦霸王。
提戈(gē):拿起武器。
仗节:有符节可持。节,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太宗于击薛举时已封为秦国公,已执掌了军权。
与:一作“比”。
移锋:移动其优势兵力。锋,兵器的尖端,引申为尖锐犀利。
惊电起:喻行动之迅速如闪电。
长河:大河。
决:冲破堤岸。
营碎:军营被攻破。碎,破。
落星:比喻名人的死亡。
阵卷:阵地被席卷。
横云:横列的众多的敌兵。云,在这里比喻敌兵之多。
氛:预示灾祸的凶气。《国语·楚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
沴(lì):即“沴气”。灾害不祥之气。
鲸鲵(ní):即“鲸”。比喻为凶恶之敌。曹冏《六代论》:“扫除凶逆,剪灭鲸鲵。”
于兹:现在。
俯:俯视。
原:宽阔平坦之地。在这里指战场。《尔雅·释地》:“广平日原。”
属目:注目。
驻(zhù):停留,停下来。
华轩:指贵人乘坐的车子。
沉沙:指战后被沙土埋没的兵器。
故迹:指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痕迹。
减灶(zào):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攻魏救韩。孙膑以魏军一向恃勇轻敌,因于进军时故意逐日减少宿营地的灶数,表示士卒逃亡,军无斗志,引诱魏军来追,而于马陵道设伏兵以待。庞涓果中计,追至马陵道遇伏,大败,庞涓阵亡(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抱:一作“拖”。
世途:人世的道路。
亟(jí):屡。
流易:变化,移动不定。
人事:人世上的各种事情。
踪:踪迹。
抚躬(gōng):抚摸着身体。
自适:自感惬意。适,惬意,高兴。
第一大段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
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后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具有雷霆万钧之力。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为了表达“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的感叹,作者在前后两大段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对比,篇首,作者提戈仗节,生龙活虎,是雄姿英发的少年,而篇末感喟世途流易,人事沧桑,则显然已渐入老成。其次是环境的对比,当初激战时有如电起河决,星沉云裂,一派剧烈动荡之势,而驻轩属目时,却是故迹沉沙,水净莲昏,一片安谧宁静气氛了,动静之间,对比十分强烈。第三,由此而引出了情绪上的对比,前一段意气昂扬,雄伟奔放,真有不可一世柏壮志豪情,而后一段则显得雍容稳健,深沉凝重,在胜利的自豪中,掺和着一种因为时光易逝的淡淡的哀愁。这些前后不同的变化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使得诗思更为深厚,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形式上也自有其特点。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很象后来的排律,不过平仄不合粘对原则罢了。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唐诗逐步向排律发展,起了首开风气的作用,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
大唐三藏圣教序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 ...
- 561
-
小山赋
何四序之交运,转三阳之暮时。风辞暄而入暑,树替锦而成帷。想蓬瀛兮靡觌,望昆阆兮难期。抗微山於绮砌,横促岭於丹墀。启一围而建址,崇数 ...
- 286
-
感旧赋
余将问罪东夷,言过洛邑,聊因暇景,散虑郊畿。流眄城阙之间,睹弱龄游观之所。风云如故,卉木维新,少壮不留,忽焉白首。追思曩日,缅成异 ...
- 979
-
小池赋
许敬宗家有小池,作赋赐之。若夫素秋开律,碧沼凝光。引泾渭之余润,萦咫尺之方塘。竹分丛而合响,草异色而同芳。徘徊踯躅,淹留自足。叠风 ...
- 734
-
喜雪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 1
-
度秋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 3
-
入潼关
《入潼关》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先从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地位写起,接着写入潼关时的所见和所闻,最后又联想到诸多古代名士入关和出关时的所作所为,赞赏他们的奇才和豪志,从而抒发了诗人想干一番事业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写现实和咏古相结合,借咏古而抒情,显得质朴浑厚。...
- 0
-
威凤赋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 ...
- 437
-
咏司马彪续汉志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
- 0
-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粤余君万国,还惭抚八埏。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 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