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去乡悲

元结 〔唐代〕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乃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在古老的边塞关口徘徊,吟唱着悲伤的曲调。我在白天走路时遇见一群孤苦的老人,他们个个瘦弱不堪,互相搀扶着走来。听到他们的号呼和抱怨,我就走过去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回答说要不是承受不了官患匪患,又怎么会这样背井离乡?他们虽然哀号抱怨,但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能有仁惠的政治的。我想到这些也无话可说,只能独自站在那里为他们的不幸而悲伤。
注释
⑴去乡:离开家乡。
⑵踌蹰(chóu chú):一作“踟蹰”,犹疑,徘徊。
⑶长:增长,这里可理解为吟唱。
⑷孤老:孤苦的老人。
⑸羸(léi)弱:瘦弱。提将:搀扶。
⑹乃言:才说道。
⑺岂:怎么。
⑻仁惠:仁政,德政。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组《系乐府十二首》诗有序言曰“天宝辛末(疑辛卯之误)中,元子将前世尝可称叹者,为诗十二篇,为引其义以名之,总命曰系乐府。”可知这首诗很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时诗人三十三岁,见一群孤苦的老人离乡外奔有感而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是一组以揭露现实深刻而著称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的第七首。
作者一开始两句就以惊人的语凋,提出自己为什么要放声悲歌。这两句以“古塞关”开头,让人一下置身于荒远的边关,顿生苍凉之感,一个“悲”字紧扣诗题,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而这样的起笔,是很危险的。如果承接的叙述,不能做出满意的回答,那这一论文就必然要失败。可是作者对这一惊险的发问,却做了满意的回答。
下边八句,正是作者的回答。作者说他看到一些“羸弱相提将”的“孤老”,怨声栽道,苦难深重,他们无法再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才不得不离开父母之乡。这样流离失所,老弱转乎沟堑的问题,作者毫不隐讳地把它归结为政治问题。仁惠的政治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政治上不仁惠,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作者对此说得极为婉转:他说:“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作者同情人民疾苦,为人民疾苦呼吁,是十分清楚的。
未了两句,作者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以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这样问题,又说不了什么。问题是说深说透了,既不好说,也不敢说。因此,作者只能独自个为这事凄楚与悲伤了。当然这样的态度是没力量的,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补益的。
这一不好说、不敢说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在起首两句可以得到回答。作者放声悲歇是在“踌蹰古塞关”的时候,这就说,作者所见的“羸弱相提将”的“孤老”当是从古寨关那边离乡背井而来的。这和开元天宝年间统治阶级挑起的无止的而非正义的边塞战争有关。诗中所谓“乃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的患苦,正指这种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患苦,所谓“非不见其心,仁惠城所望”的仁惠,正是希望统治阶级体恤他们,停止这种非正义的边塞战争。所以这首诗也是一篇为时、为事而作的诗篇,它表达了作者反对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反动政策的情怀。不过作者写得十分隐晦,这与作者怕招惹祸端的想法是分不开的。
这首诗通篇都是客观的描述,并没有对社会现实大发议论,但其悲愤之情及对当时社会的深刻体察隐含于字里行间,言简意丰,引人深思。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是一篇较好的新乐府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您可能感兴趣...
  • 桔井

    《桔井》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怀古,突出郴州特色。颔联写苏仙救治郴州百姓,抒发了对苏仙之类神灵救治天下百姓的感慨。颈联写诗人计无所出,只好面对广阔的山川惆怅感慨。尾联写拯救当今天下的人,一定会被百姓爱戴。这首诗思维严密,句句钩连,浑然一体,虚实共生,相得益彰。...

    124
  • 喻瀼溪乡旧游

    《喻瀼溪乡旧游》是唐代诗人元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瀼溪邻里对自己态度的今昔变化,说明社会地位的悬殊,会造成感情上的隔阂,他为此感到矛盾和不安,抒发了诗人退隐的心愿。诗句朴素直白,感情真挚。...

    0
  • 舂陵行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1
  • 登白云亭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1
  • 欸乃曲五首·其二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0
  • 欸乃曲五首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3
  • 说洄溪招退者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0
  • 农臣怨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0
  •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4
  • 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