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游太平山诗

孔稚珪 〔南北朝〕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山势竦峙直插天际,好像将天空分割开来,林木交错,茂密幽深,遮挡住了阳光。
幽僻的山涧还有春天开的花,冰冷的岩石上还保留着夏天的积雪。
注释
①太平山:在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东晋谢敷、南朝杜京产等皆曾隐居于此,成为士人登临游览的胜地。
②石险:山势险峻。天貌:天空。分:分隔。
③交:交替,交错。日容:日光。
④阴涧:背阴的山涧。春荣:春天的花。
⑤夏雪:实则冬雪,因山势高峻,冬雪经春不化,至夏犹存,故言。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首句通过写石,刻画出太平山的山高石险。诗人在太平山中游览时,处身于峰峦之间,但见奇峰插天,巨石林立,转身移步之际,目光都被遮挡。极目远处天空,好象天空的形貌也波奇峰巨石所割裂。这种描写非常符合处身山中的实情,紧扣题中“游”字。太平山素以山石高峻出名,首句起势突兀,抓住了太平山的主要特征,使人顿感其山势险峻非常,与众不同。
次句写林。通过诗人游览山林时的感受,写出了太平山的风姿幽秀,非徒山高石险而已。太平山上树木茂盛,纵横交错,遮天蔽日。诗人漫步林下,但见道道金光从枝叶隙缝中间洒落下来,显得光影参差,却不能窥日全景。这也是诗人在山林中所看到的实景。江南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与北方相比,江南山上植物生长旺盛,树林茂密,是其共同的特征。
游完山林,诗人继续乘兴寻幽探胜,穷涧涉险,突出描绘太平山的阴森寒冷。由于山涧幽深,水冷气寒,春天的花也难在此处应时开放,偶尔能开放的花,也会很决凋谢,从涧底仰望山崖,不仅高危险峻,更由于在山的背阴处,日晒不到,山崖上到夏天还留有积雪。通过两种反常的现象,又刻画出太平山与江南其他山的不同之处。涧落春荣,崖留夏雪,在江南诸山是极为罕见的,也是诗人游览太平山时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游记诗,这首诗对于太平山景致的描写是随着诗人的游踪逐步展开的,具有游记诗的典型特征。诗中先写诗人游览太平山的山石峰峦,体会到太平山的山之高、石之险,继而穿越山林,看到太平山的奇丽俊秀而富于生气的一面,最后至涧底,仰观俯视,用带有夸张性的诗笔,描绘出太平山的阴冷奇寒。至此,诗人通过对太平山的石,林,涧、崖几个不同方面的着力刻画,展现出太平山的完整面貌和独特景致。
诗人在描绘太平山景致时,尽力做到穷形极象,景奇语新,是这首诗的另一特色。全诗四句都是写景,基本上再现了太平山的真实景致。太平山在其家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南78里,是诗人常去游览之处,山中景致是他所熟悉的,因此描景能做到形似逼真。在语言上也能不袭前人,自我创新,准确地描绘出太平山的景致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大约作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是诗人于友人一同游太平山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太平山,在今绍兴市东南。《游太平山》这首小诗的各坊间选本,于此诗注释多可商榷。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选》注其首二句云:“言林石遮蔽天日的一部分。”中州书画社出版的《中国山水诗选》则注云:“山高涧深,人入山中,自然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林木交错,阳光只能从间隙透射进来。”虽无显误,毕竟不够准确。关键在于首句的“分”字未讲透。“石险”者,状山势高峻,险石竦峙。正由于嶙峋怪石直插天际,仿佛把一块完整的天给分割开来,故诗人才用了“天貌分”三字。盖首句言险峻的山石把天空一分为二,次句乃指太阳光线不能普照林间,而是“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梁·吴均《与宋元思书》)。第一句是仰观天宇,第二句是俯视林间,犹之第三句为俯视涧阴,第四句为仰瞻岩顶也。
第三句“阴涧落春荣”,《汉魏六朝诗选》注云:“因为涧阴,春天的花在此也要凋落。”《中国山水诗选》注云:“春天的花,在幽深阴冷的山涧里,自然容易凋谢。”这就要引起疑问了。如果诗人游山时春天已过,而花亦已萎谢,则诗人在涧阴本未见花,无从得知其为“春荣”(春花)。况春光既逝,纵不在涧阴幽冷之处,花也是要谢的。若诗人游山正值春天,亲见花落,则第四句“留夏雪”云云又失了依据。因既在春天,则岩顶之积雪自然是冬雪而非夏雪也。夫山中背阴幽冷之处,花卉往往迟开。应该在春天开的花,由于地处幽僻荒寒,须到春末夏初阳气较盛时才绽放蓓蕾。只有向阳易受日照的花木,才有先开或及时而开的可能。所以此诗第三句不是指花落,(因气候寒冷而花朵凋谢本不足为奇,不必特写)而是指春天虽已过去,春花却犹在背阴的山涧旁开放。这个“落”字正与第四句的“留”字为对文,即应解为“遗”、“留”、“余”、“剩”之义是也。诗人意谓:在山中幽涧背阴处,竟还保留着晚谢的春花(恰恰与早谢相反);而在高竣的寒岩上,竟还存留着夏天的积雪。——或者以“夏雪”为可疑,但在同一作者的《旦发青林》诗中,也有“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之句,下句与此诗句辞意均极似,雪、霜同类,仅以押韵关系各用一字耳。既言“冬霜”,复言“夏霜”,故知岩顶高寒处自有“夏雪”。夫春花本应早凋而偏未谢,夏雪本易融而偏积存于山顶。这才是山中的奇观异景。如只用寻常训诂来释此“落”字,不独诗境由新鲜活泼转而为平淡无奇,且与前后三句诗人所刻意搞绘的奇观异景亦不相配称。总之此处“落”谓花存,非言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孔稚珪
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您可能感兴趣...
  • 白纻歌

    山虚钟磬彻。...

    2
  • 酬张长史诗

    同贫清风馆。共素白云室。...

    0
  • 旦发青林诗

    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二旬倐已湛。三千眇未央。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

    0
  • 白马篇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1
  • 白马篇

    骥子局且鸣。铁阵与云平。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鬬猛气。怒发为君征。雄戟摩白日。长刚断流星。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横行绝漠表。饮马瀚海清。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常青。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当今丈夫志。...

    1
  • 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创作于南朝(公元480年),孔稚珪虚构山林的口吻,对假装隐居山林而真心向往荣华富贵的所谓隐士加以尖锐的讽刺所作的文章。据考证,此“周子”应为同期的周颙。但文中所述情况,与周颙仕历又不近相同。同时作品成文时间也不在周隐居后出任海盐令同期。况且孔稚珪一生两朝为官,死后又追授光禄大夫,似乎又不能完全肯定。...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