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和孙明府怀旧山

雍陶 〔唐代〕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来就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偶然在世俗生活中做客,为官场所羁绊。
秋天来临的时候看见月亮就会更加思乡,倒不如成全了白鹇,打开鸟笼让它回到家乡。
注释
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
五柳先生:晋陶潜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遂自号五柳先生。
白鹇:鸟名,似山鸡而白色,产于我国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前两句以著名的隐士和诗人陶渊明比拟孙明府。陶渊明住宅前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五柳先生。他曾经一度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习惯于遵守官场礼节,厌倦世俗礼法,很快就辞官归隐了。这两句表面上是写五柳先生的生平境况,实际上作者却只是灵活地运用了陶渊明这个典故,暗指孙某之出任明府,也不过是偶然的事,终究还是会如陶渊明一样,弃官归隐的。
  第三句写其见月思归,月挂中天,千里可共,故对月而思异地或家乡的月下亲友,乃是人情之常。作者特地用一个“秋”字点明了创作诗篇时的时间,让人立刻就联想到了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中秋节的月亮更是代表着一股特殊的感情。古典文学中,月亮已成为一个传统的意象,象征着亲人团聚,家庭团圆,这种意向所代表的感情,在中秋节尤为突出。在前面读过的许多诗中,已经屡见,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千古名句,比比皆是,与之相比,这一句乃是平淡无奇的常语,但接以末句,则成为点睛之妙。由于自己思乡,起而开笼放鸟,构思出人意外。这就连平淡无奇的上句也显得非如此写不可了,若不是见月思乡,怎么又能联想到白鹇了,所以说,上句为下句的巧思作下了坚实的铺垫,这一拙一巧,对比鲜明,反差之下,真情流露,更是突出了作者创作的深厚功力。白鹇关在笼中,孤单清冷,作者由自己之思乡,想到白鹇之寂寞。万物皆有归宿,生灵都有真情,既然自己与家人相隔千里,不能团聚,何不成全其他生灵回归故乡呢。这里写孙某对白鹇的同情,为它设身处地着想,事实上却是以物喻人,“放白鹇”这一件小事,却暗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便是作者对孙某的同情,这一层意思从孙某所作的《怀旧山》诗中可知,从作者创作的意图亦可知,这层意思,在此得到了升华。第二层,便是作者对自己的同情,诗人的眼泪,一半为所写的对象而流,另一半则是为自己而流,作者多年羁旅他乡,思乡之情犹盛,作者又何尝不想做一只白鹇,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您可能感兴趣...
  • 秋露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5
  •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4
  • 春行武关作

    风香春暖展归程,全胜游仙入洞情。一路缘溪花覆水,不妨闲看不妨行。...

    1
  • 忆江南旧居

    闲思往事在湖亭,亭上秋灯照月明。宿客尽眠眠不得,半窗残月带潮声。...

    0
  • 状春

    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

    2
  • 遣愁

    抛掷泥中一听沈,不能三叹引愁深。莫言客子无愁易,须识愁多暗损心。...

    2
  • 韦处士郊居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1
  • 美人春风怨

    澹荡春风满眼来,落花飞蝶共裴回。偏能飘散同心蒂,无那愁眉吹不开。...

    2
  • 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3
  •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