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夸窈窕,花县更风流。
簟冰将飘枕,帘烘不隐钩。
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共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女子如石城的莫愁一样窈窕美丽,男子如潘安一样多才风流。
竹簟冰冰凉凉如水一般,似乎可以让枕头飘起来;屋子内灯烛高烧,帘钩清晰可见。
夜晚,小童关上门收好钥匙,夜漏方长,金狄守着时针,计算着时间。
一起嘲笑绮罗上的鸳鸯,那鸳鸯都白了头,哪比得上我们青春年少,恰逢好合。
注释
①石城:在湖北省钟祥市内,唐时属竟陵郡。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
②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娴静、美好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花县:潘岳为河阳县令,令一县种植桃李花。
④簟(diàn)冰:一作“簟水”。竹簟冰凉。
⑤帘烘:形容帘内灯烛高烧,明亮照耀,故“不隐钩”。萧诠诗:“珠帘半上珊瑚钩。”钩,帘钩。
⑥玉童:指开门关门的小童。
⑦金狄:掌管夜漏的金铜仙人。张恒的《漏水转浑天仪制》:“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金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筹:时针。
⑧鸳鸯绮:绣有鸳鸯的绮罗。
女子如石城的莫愁一样窈窕美丽,男子如潘安一样多才风流。
竹簟冰冰凉凉如水一般,似乎可以让枕头飘起来;屋子内灯烛高烧,帘钩清晰可见。
夜晚,小童关上门收好钥匙,夜漏方长,金狄守着时针,计算着时间。
一起嘲笑绮罗上的鸳鸯,那鸳鸯都白了头,哪比得上我们青春年少,恰逢好合。
注释
①石城:在湖北省钟祥市内,唐时属竟陵郡。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
②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娴静、美好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花县:潘岳为河阳县令,令一县种植桃李花。
④簟(diàn)冰:一作“簟水”。竹簟冰凉。
⑤帘烘:形容帘内灯烛高烧,明亮照耀,故“不隐钩”。萧诠诗:“珠帘半上珊瑚钩。”钩,帘钩。
⑥玉童:指开门关门的小童。
⑦金狄:掌管夜漏的金铜仙人。张恒的《漏水转浑天仪制》:“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金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筹:时针。
⑧鸳鸯绮:绣有鸳鸯的绮罗。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写莫愁女的爱情悲剧的诗。
首联写莫愁女的美好。莫愁是个文静而漂亮的女子,受到石城人的称赞夸耀,因她生长在盛开桃花的地方,所以更显露出风流韵致。这两句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比直接描写莫愁女的美好的容颜和姿态效果更好。如果正面描写固然能表现莫愁女的美好,但多少带有主观色彩,用石城人的口碑去侧面形容则为众人之公认了。《舆地纪胜》中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奠(暮)花落,流水皆香。”连石城也沾光了,长寿县(明嘉靖改为钟祥县)也有了花县的美誉。大概是“人面桃花”效应吧,莫愁女就更显“风流”了。这当然是衬托的效果。此外,“窈窕”二字有点题作用,它会让人想起《诗经》开卷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这样一个“窈窕”、“风流”的女子应该有一个好配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颔联陡转,写莫愁女的不幸。“簟冰将飘枕”,写莫愁女孤眠落泪。桃花三月,正是“乍冷还寒时候”,孤眠的莫愁女为爱情的不幸苦悲落泪,卧席冰凉难耐,积泪之多,连枕头也要飘起来了,这里运用了夸张,渲染了莫愁女的痛苦之深。在这“最难将息”的春寒之夜,奠愁女只得闭上窗蘼,烧起火炉来驱寒,炉火甚旺,连篇笼也暖烘烘地发热了,却不去卷起来,因为自己身上、心里还是冷冰冰的。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暖衬寒,更显其心悲意冷了。
颈联紧承颔联,从长夜难挨的角度,进一步抒发了爱情不幸的痛苦。传说天上的玉童看管夜晚的钥匙。这一夜,玉童收起了启锁的钥匙,长夜漫漫,什么时候才能天亮。“金狄守更筹”是说只有冷酷无情的铜铸金人守着漫长的夜晚,计算着夜间的更时。这两句表面上写夜长,实际上写主人公莫愁女的痛苦之深。古人有“春宵一刻值千金”之说,但这不适用于莫愁女。因为她怎么也感受不到“春宵苦短日高起”的遗憾,而只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煎熬。这些都留给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尾联“更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以鸳鸯不分,反衬情人分离的悲痛。主人公悲痛欲绝时又看到绣着鸳鸯的被子。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眼睛呈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嘴呈红棕色。诗中锦衾上两个鸳鸯的头却绣成白色,是取白头偕老之意。独守空房,拥着鸳衾的女主义公看着锦被上绣的白头鸳鸯,心理该是什么滋味是可想而知的。诗中的“笑”决不是高兴的表情,而是一种“苦笑”,有爱情生活的甜蜜,有镜破难圆的苦痛,有对白头鸳鸯的嫉妒,总之是打破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有。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通篇写悲愁,却不用一个“悲”字。中间四句句句写悲,都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让读者用想象去体验去填补;首尾四句似乎没有写愁,都是用衬托的手法,为悲作垫、作反衬,这样写既加深了悲愁之情,又使诗的章法多变化。
首联写莫愁女的美好。莫愁是个文静而漂亮的女子,受到石城人的称赞夸耀,因她生长在盛开桃花的地方,所以更显露出风流韵致。这两句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比直接描写莫愁女的美好的容颜和姿态效果更好。如果正面描写固然能表现莫愁女的美好,但多少带有主观色彩,用石城人的口碑去侧面形容则为众人之公认了。《舆地纪胜》中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奠(暮)花落,流水皆香。”连石城也沾光了,长寿县(明嘉靖改为钟祥县)也有了花县的美誉。大概是“人面桃花”效应吧,莫愁女就更显“风流”了。这当然是衬托的效果。此外,“窈窕”二字有点题作用,它会让人想起《诗经》开卷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这样一个“窈窕”、“风流”的女子应该有一个好配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颔联陡转,写莫愁女的不幸。“簟冰将飘枕”,写莫愁女孤眠落泪。桃花三月,正是“乍冷还寒时候”,孤眠的莫愁女为爱情的不幸苦悲落泪,卧席冰凉难耐,积泪之多,连枕头也要飘起来了,这里运用了夸张,渲染了莫愁女的痛苦之深。在这“最难将息”的春寒之夜,奠愁女只得闭上窗蘼,烧起火炉来驱寒,炉火甚旺,连篇笼也暖烘烘地发热了,却不去卷起来,因为自己身上、心里还是冷冰冰的。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暖衬寒,更显其心悲意冷了。
颈联紧承颔联,从长夜难挨的角度,进一步抒发了爱情不幸的痛苦。传说天上的玉童看管夜晚的钥匙。这一夜,玉童收起了启锁的钥匙,长夜漫漫,什么时候才能天亮。“金狄守更筹”是说只有冷酷无情的铜铸金人守着漫长的夜晚,计算着夜间的更时。这两句表面上写夜长,实际上写主人公莫愁女的痛苦之深。古人有“春宵一刻值千金”之说,但这不适用于莫愁女。因为她怎么也感受不到“春宵苦短日高起”的遗憾,而只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煎熬。这些都留给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尾联“更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以鸳鸯不分,反衬情人分离的悲痛。主人公悲痛欲绝时又看到绣着鸳鸯的被子。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眼睛呈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嘴呈红棕色。诗中锦衾上两个鸳鸯的头却绣成白色,是取白头偕老之意。独守空房,拥着鸳衾的女主义公看着锦被上绣的白头鸳鸯,心理该是什么滋味是可想而知的。诗中的“笑”决不是高兴的表情,而是一种“苦笑”,有爱情生活的甜蜜,有镜破难圆的苦痛,有对白头鸳鸯的嫉妒,总之是打破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有。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通篇写悲愁,却不用一个“悲”字。中间四句句句写悲,都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让读者用想象去体验去填补;首尾四句似乎没有写愁,都是用衬托的手法,为悲作垫、作反衬,这样写既加深了悲愁之情,又使诗的章法多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李商隐踏上追寻燕台之路时,实已做好移家的安排,因此他一路南行,表现了十分坚定执着。从《燕台》、《河阳》诗中已看出其大致的踪迹,先是私会于石城,继则久候于湘中。该诗以《石城》为题,是诗盖亦为燕台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石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是写莫愁女的爱情悲剧的。首联写女子如莫愁般贤惠美好,男子才貌可比潘安,“夸”“更”二字不仅让前后句更加连贯流畅,而且凸显二人旗鼓相当,乃天作之合;颔联和颈联描写夜晚室内红烛高烧等场景,写永夜之欢,笔触细腻华美,深受齐梁体的影响;尾联与“七夕笑牵牛”异曲同工,只不过只取其得意,而无后期惨淡故事,因而只剩温柔缱绻,让人艳羡。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通篇写悲愁,却不用一个“悲”字,中间四句句句写悲,都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首尾四句似乎没有写愁,都是用衬托的手法,为悲作垫、作反衬,这样写既加深了悲愁之情,又使诗的章法多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594
-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341
-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230
-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 31
-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73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71
-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 541
-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653
-
凉思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 134
-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 548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