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秋泉

薛涛 〔唐代〕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清冷的月光渐渐明朗,山脚那边,山雾无声地久久萦绕着,夜愈发地深了。隐约传来的泉水声,简直就像是琴声一般。
那声音无休无止地传过来,使我对情人的思念也无止无休,凄寂之感越发深重,夜已过半,我却无心睡眠。
注释
①秋泉:秋字下加心是愁字,所以薛涛是借秋写愁。
②澄:清澈。
③泻:比喻声音无孔不入。弦:这里指代琴。
④长来:意通“常来”。
⑤不使:不让。眠:睡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秋天意味着收获,也是破败、萧条的象征。秋风吹来,大雁南飞,植物凋零,天气转冷。由天而人,思及游子,是否加衣。“秋”字下加心是为愁,故悲秋之情自古有之。薛涛也是在此时此景中,抒发个人悲秋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秋泉》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述了秋天山泉的形态和声音。后两句借山泉声音,写出了个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此诗对秋泉采用了拟人化写作手法,增强了客观存在与主观思想的因果关系,使得整诗在意蕴表达上,无缝对接,浑然一体。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前两句中第一句是对泉水的色彩和外在形态作了形象的描写,其意即,秋天的泉水,冰凉清澈,水流静谧,如缕缕青烟,袅袅升腾,缓缓流动。正如李群玉在其《引水行》所写:“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下半句从泉水的音色,传播的距离以及持续性等方面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其意即,泉流潺潺,远远传来,如十丝琴弦,发出如泣如诉的悲声。正如白居易《对琴酒》所说:“泠泠秋泉韵。”这叮咚悦耳的水声似乎使人感觉到一丝丝凉意,不由悲从中来。如果说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山涧秋泉远景图的话,那么这幅图画不仅美,且富有动感。如“冷色”和“烟”,如“幽声”与“弦”。前者呈现为动感的所见,后者体现为悦耳的所闻。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后两句承之,描绘泉水声进入寝室,来到枕边,持续不断地传到诗人耳中,牵动了诗人不尽的绵绵情思。其中“长来”的长,表示在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是高频率的“常来”。这外界的声响效果所引起的心理效应,是对前两句视、听效果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即将产生的行为作了有效的铺垫。其“不得半夜眠”就是被前述声响所“牵”“情思”导致的行为结果。当然,诗人的不得眠,是因为心情愁事,与外界事物交无关系,原本怪罪不到秋泉身上。可是,体现为声或色的自然现象总是出现的不是时候,正好让诗人犯愁的时候逮住了它,无故背上扰人清梦的不是。诗人的愁绪此时却得到了适时的宣泄。如此写来既符合客观事实,也使得主、客观在此刻达成统一和协调,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