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送卢员外

薛涛 〔唐代〕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成都西北方向的玉垒山下的夜晚飘起雪花,这一天,我在成都城墙外和卢员外依依不舍告别。
这场告别的情分就像信陵君当年和他的门客情分一样,我会长期面向夷门祈祷感谢旧日的恩情。
注释:
卢员外:指卢士玫。元和初,在武元衡幕,后为吏部员外郎。
玉垒山:在成都西北。
锦官城:指成都。
信陵公子:指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有食客三千。
“长向”句:言信陵君的食客,原为大梁夷门看门的,后来教信陵君窃符救赵之策,以报知遇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曾厚待薛涛,薛涛感其知遇之恩,武元衡的幕府卢士玫前往京城,任吏部员外郎,薛涛拜别卢员外,并托卢员外向武元衡表示感谢而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送卢员外》是唐代诗人薛涛创作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诗人和员外告别的场景,后两句诗人借用典故写自己感谢员外的恩情。全诗表达诗人与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和恩人有深厚的感情。写出了离别时为之“断魂”的深沉悲痛和感恩之情。全诗悲壮,善用典故。
《送卢员外》以景起,以情结。这首送别诗先写送别之地:是在成都西北的玉垒山前,成都城外。再写送别之时为夜间,分别时之景为风雪交加,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与环境,极力渲染了宏观概念下事件发生的凄冷环境。为下半句作了极致的铺垫,进而具体到微观概念中的某一点,即落到“别离魂”身上。“别离魂”是抒发在此时、在此地、在此景的特定环境中所引起的离愁别绪。诗人自称“别离魂”本身就是一种凄惨的象征。以“别离”点题“送”字,因别离而伤魂。
次二句引古以证今。信陵公子,用计而重用侯嬴,救赵胜秦而后自刎。诗人以此而暗喻自己与恩人的情谊,是生死之交,梦魂长随。诗人很会营造诗境,塑造如此凄惨的环境就是为了突出尾联对恩人的感谢之情。
作者以此诗写出了离别时的深沉悲痛以及对她对帮助她的人恩情难忘。此诗有力度,具悲壮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