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鉴赏
纠错
此诗为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此诗虽属文字游戏,但从全诗所创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诗韵充足,仍不失为一首颇为耐人寻味的写景诗。
《晚眺》是神智体诗,神智体是古代一种近于文字游戏的杂体诗名,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谜象诗”。
它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意,组成诗句,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据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辽的使者抵达京都后以能诗自夸,神宗就命大诗人苏轼为其馆伴。辽使以诗诘问苏轼,苏轼就说:“能写诗是易事,能解诗才是难事。”于是提笔作《晚眺》:这十二字诗,有长写,有短写;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辽使看了,不知所云,这时才知小巫见了大巫,自此不再谈诗。此诗三字一句,“以意写图,使人自悟”。解了此诗,便是: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其写法及诗意是:
第一句,“亭”字写得极长,“景”字写得极短,构成“长亭短景”。长亭,古时于道路边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也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休息;短景,日影短,指白昼将尽。“畵”(繁体字“畵”可异写为框内“人”字底)省去下部“人”,成了“无人畵”。此句叹息无人为撒落余晖的长亭作画,暗含题中“晚”字。
第二句,“老”字写得稍大,即老大,意为老者;“拖”字横写,意为横拖;“筇”字竹头写得极细,意为瘦竹。筇是竹名,可以作杖,古人言:“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瘦竹筇是古人常用之物,爱用之物,因此,后世也常常以筇代指手杖。此句承首句写,晚亭既无人画,惟有一老者拖杖于前,活画出老者体态。
一、二句中“长亭”“短景”“老大”“瘦竹筇”等意象,构成一幅薄暮时分的羁旅图,有感伤迟暮之意。下两句宕开,由首二句重写人事,转而侧重写景,使意境开阔,也是题中“眺”的内容。
第三句,“首”字反写,“云”字上“雨”下“云”拉开间距,“暮”字下“日”斜写,成“回首断云斜日暮”,写老者回首远眺,见西天片云落日。
第四句“江”字之“工”曲写,“蘸”字倒写,“峰”字“山”旁侧写,成“曲江倒蘸侧山峰”,是由第三句向上看之后转写向下看到的景象:屈曲的江水之中,倒映着或远或近的山峰。
《晚眺》虽近于文字游戏,但它没有仅仅流于形式。从全诗所创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诗韵充足,仍不失为一首颇为耐人寻味的写景诗。
至于桑世昌把神智体也收入回文大典一事,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作了辨析:“从前有人把所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的‘神智体’也混同作为回文体(见《回文类聚》卷三)。其实神智体是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等的利用,不是词序的利用,同回文其实不同。”
《晚眺》是神智体诗,神智体是古代一种近于文字游戏的杂体诗名,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谜象诗”。
它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意,组成诗句,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据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辽的使者抵达京都后以能诗自夸,神宗就命大诗人苏轼为其馆伴。辽使以诗诘问苏轼,苏轼就说:“能写诗是易事,能解诗才是难事。”于是提笔作《晚眺》:这十二字诗,有长写,有短写;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辽使看了,不知所云,这时才知小巫见了大巫,自此不再谈诗。此诗三字一句,“以意写图,使人自悟”。解了此诗,便是: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其写法及诗意是:
第一句,“亭”字写得极长,“景”字写得极短,构成“长亭短景”。长亭,古时于道路边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也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休息;短景,日影短,指白昼将尽。“畵”(繁体字“畵”可异写为框内“人”字底)省去下部“人”,成了“无人畵”。此句叹息无人为撒落余晖的长亭作画,暗含题中“晚”字。
第二句,“老”字写得稍大,即老大,意为老者;“拖”字横写,意为横拖;“筇”字竹头写得极细,意为瘦竹。筇是竹名,可以作杖,古人言:“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瘦竹筇是古人常用之物,爱用之物,因此,后世也常常以筇代指手杖。此句承首句写,晚亭既无人画,惟有一老者拖杖于前,活画出老者体态。
一、二句中“长亭”“短景”“老大”“瘦竹筇”等意象,构成一幅薄暮时分的羁旅图,有感伤迟暮之意。下两句宕开,由首二句重写人事,转而侧重写景,使意境开阔,也是题中“眺”的内容。
第三句,“首”字反写,“云”字上“雨”下“云”拉开间距,“暮”字下“日”斜写,成“回首断云斜日暮”,写老者回首远眺,见西天片云落日。
第四句“江”字之“工”曲写,“蘸”字倒写,“峰”字“山”旁侧写,成“曲江倒蘸侧山峰”,是由第三句向上看之后转写向下看到的景象:屈曲的江水之中,倒映着或远或近的山峰。
《晚眺》虽近于文字游戏,但它没有仅仅流于形式。从全诗所创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诗韵充足,仍不失为一首颇为耐人寻味的写景诗。
至于桑世昌把神智体也收入回文大典一事,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作了辨析:“从前有人把所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的‘神智体’也混同作为回文体(见《回文类聚》卷三)。其实神智体是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等的利用,不是词序的利用,同回文其实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 349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
- 302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7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 4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 ...
- 2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4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
-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 6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6
-
浣溪沙·春情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