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冬至,我携子寻姬不获,就单身乘船至越州(绍兴),儿辈还滞留在吴地瓜泾的萧寺。乘舟随着晚潮越行越远,长途跋涉,更觉疲倦不堪,与亲人离别又倍感伤心,以致头发都愁白了。秋日中呆呆仰望雁音传书而不至,春天里又为迷恋野蝶而荒废了光阴。有一年寒夜,我们夫妻俩把盏对酌共创温馨气氛的情景,又记得,有一回在绣被内夫妻依偎的亲热劲,真是亲情如蜜甜啊。还有什么比离情别绪更使人伤心呢。我面对着重重彤云,茫茫天水,心中的离愁又添上一重。
当我们分离吴越两地的一家人重新团聚时,我将从箱中翻检出分离时思念亲人的诗词,大家傍灯下细细阅读,直看得灯花也为我们的重逢爆出了同心结。当邻家传出断断续续哀幽鸣咽的箫声时,更激起我年华虚度,“儿辈”分离,不能共叙天伦之乐的孤寂感。在雪止后,如果我扶杖携藜去登越州的蓬莱阁,心中将会害怕那阁高风劲,天气太冷了。到那时候,我将懒散地躺在被内,随它清早的群鸦在林中聒噪,月儿西坠在窗外的梅花梢间,也不想起来活动筋骨。
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喜迁莺令”“早梅芳”“春光好”燕归来“”万年枝“”烘春桃李“等。以韦庄《喜迁莺·街鼓动》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等变体。吴词为一百零三字。瓜泾:地名。《苏州冯志》:瓜泾港在吴江县北九里,分太湖支流东北出夹浦,会吴松江。
2.冬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四大节气,都是时令的交界点,所以称冬至为“冬分”。
3.伤:忧思,悲伤。
4.蝶情:化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子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春荡:即“春心”,表示爱恋相思之情。典出《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春,一本作“秋”。
5.路穷车绝:即阮籍哭途。《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曰:“(阮)籍旷达不羁,……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6.底:何,什么。
7.吴越:指杭州。原指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王钱缪,曾为唐镇海节度使,曾据有浙江之地及江苏的一部分,后被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
8.灯花结:据说灯花结有喜讯至。灯花,灯的余烬,爆成花形。
9.杖藜:持藜茎为杖,泛指拄杖而行。
10.最:一本作“晨”。晚:一本作“懒”。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二韵,写从苏州来杭州时的情景。冬日与家人分别,渡船赴杭,由于长期羁旅他乡,未老先衰,伤感满头白发。其实这一年,吴文英只有四十五岁。但过了不惑之年,事业无成,心境上的倦怠,失意,加之爱情屡受挫折,悲哀过度,才导致满头“俱雪”。“倦”字、“伤”字是一篇之旨。“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一韵,承上“伤头俱雪”引发平生无限感慨。“雁影秋空”,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意:人要有江水那样广大能包含一切的旷达胸襟。人生在世,醉亦只如此,不醉亦只如此,怨亦只如此,不怨亦只如此。古往今来任从何人,都不能翻此局面。但吴文英不是盛唐诗人,他处于南宋末世,虽俯仰江天秋景,却达观不起来。“蝶情春荡”,化用李商隐《锦瑟》的悼亡诗境,诗中悲悼亡妻如蝴蝶、杜鹃,均遽化为异物不能复活。吴文英这里用来悼念亡妾。“几处路穷车绝”,化用阮籍哭途典故,发泄吴文英胸中的苦闷、悲愤之情。“几处”二字,意谓不止一次地在路穷车绝之处恸哭而返。可见心境的深哀,处境的艰难。这一韵的氛围统领全篇的情调。“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一韵,写当前现实,承首韵“冬”字,眼前正是寒冬,不宜外出,如何打发漫漫寒夜,最好是端起酒杯,热酒下肚、共同感到温暖。这也是一个歪靠着绣床,打盹儿犯困的时节。从“共温”和“倚绣”词中透出男女共度的意味。“倚绣”似乎不完整,“倚”是动词,“绣”,指绣花的物品,形容词,它后边的宾语被省略了。应补为“绣房”、“绣床”或“绣被”。“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一韵,承上,在这冷冷清清的寒夜里,又为了何事,却面对天空中的阴云,滔滔的江水,忍受着离别的煎熬与折磨。“愁云江国”,仍含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意境,但在吴文英眼中的“云”却是愁云,“江”和“国”组合,这俯仰之间,词人心潮起伏,客观的风景渗透浓厚的主观色彩,家事、国事都不完整,爱妾亡去,江山半壁,一个“折”字写出了此时“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难以名状的感情。词的上片,由“冬分人别”、“伤头俱雪”,引发出一系列感慨,这其中还不仅是悼亡之悲,漂泊外乡,与家人的分隔,乃至山河的破碎,都是郁积在这位正直无奈的知识分子,一个半生游幕的僚客心中的难言忧伤。
“吴越。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二韵,承上“离心还折”,笔锋忽转,追忆与亡妾在杭州重逢时欢娱生活。吴文英回忆二人重会面时,共同清点翻检旧日的诗词作品,一起观赏灯心燃烧时结成的灯花儿。这里含有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浪漫意境。“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一韵,转为议论,吴文英说自己一生沉浸在儿女相思的男女欢情事中,轻易的浪费掉青春年华,此时从邻家门户中传来忽断忽续的幽咽的箫声,令人更觉凄然。“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一韵,写现时老态,害怕雪后的天寒气候。前一句写出词人步履维艰,老态龙钟的形象。后一句写出寒江辽阔,让人更感胆怯。反衬词人对未来生活的忧虑、畏怯。“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沉月”一韵,写词人慵懒,倦怠的心态。“最”字、“任”字极写贪睡、无聊、麻木的精神状态。“鸦林催晓”,“梅窗沉月”,一动一静,以景写情,省却许多文字,余味无穷。
开篇描写了从苏州来杭州时的情景,冬日与家人分别,乘船赴杭,长年羁旅他乡的忧惧使词人未老先衰,满头白发。词人的悲愤心情在下文中以阮籍穷途痛哭的典故来表达,“几处”二字意味他不止一次穷途痛哭,足见心绪之悲凉,处境之艰难。词中描写了在漂泊流离的境遇之中的复杂心态,这里也有悼念亡妾的悲伤,与家人分离的凄苦,词人对爱情与亲情那份执著的情怀在词中表达得非常充分。
名家点评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词人为生活所迫,抛家舍子,四处漂泊,已经达到“路穷车绝”的困境。这首词写出了在这一困境中挣扎拼搏的复杂心态。(《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徐育民:这首词抒发“儿女相思,年华轻送”,以及“路穷车绝”“离心还折”的极其复杂的感情。随着思想的波澜起伏,词的结构也翻转跳荡。忽而“伤头俱雪”极度悲哀;忽而“同看灯花结”极其欢娱;忽而议论“儿女相思、年华轻送”,忽而贪睡不起,“倚绣添慵”。总之,结构的起伏跌宕,恰切地反映了情感的波动变化。词人的思绪如“意识流”般自然涌出,一位羁旅倦客,经受人生多种折磨的白发杖藜老人的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而词的结构脉络也显得层次井然有序。这首词的主旨恐怕也难以用怀人伤悼概括之。身世之慨极深。(《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
-
喜迁莺·金门晓
金门晓,玉京春,骏马骤轻尘。桦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 九陌喧,千户启,满袖桂香风细。杏园欢宴曲江滨,自此占芳辰。...
- 0
-
喜迁莺·暑风凉月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
- 576
-
喜迁莺·街鼓动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 6
-
喜迁莺·人汹汹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 3
-
喜迁莺·芳春景
芳春景,暧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绮丛间。锦翼鲜,金毳软,百啭千娇相唤。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 5
-
喜迁莺·残蟾落
残蟾落,晓钟鸣,羽化觉身轻。乍无春睡有馀酲,杏苑雪初晴。 紫陌长,襟袖冷,不是人间风景。回看尘土似前生,休羡谷中莺。...
- 0
-
喜迁莺·吴江与闲堂王臞庵家
《喜迁莺·吴江与闲堂王臞庵家》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以自由生活的白鹭与深锁闺阁的孤寂佳人造成强烈对比,以此强调自由的可贵;下片以女子的梦境来衬托与闲堂中的闲适生活,抒发身在堂中的感受。全词语言通俗,近似白描,凝练简洁,富有韵味。...
- 4
-
喜迁莺·月波疑滴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踪迹。谩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
- 5
-
喜迁莺·凉生遥渚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慵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 3
-
喜迁莺·守岁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伴。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 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