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在高台上送别友人,一眼望去,川原无限广阔看不到尽头。
夕阳西下鸟儿纷纷归巢,你却步履匆匆,没有片刻停歇。
注释
临高台:乐府古题之一。
黎拾遗:即黎昕,生平未详。拾遗,官名,唐代设置左右拾遗,负责进谏。
临:登上。
杳(yǎo):幽远的样子,远得看不见踪影。
极:尽头。
息:停止。
在高台上送别友人,一眼望去,川原无限广阔看不到尽头。
夕阳西下鸟儿纷纷归巢,你却步履匆匆,没有片刻停歇。
注释
临高台:乐府古题之一。
黎拾遗:即黎昕,生平未详。拾遗,官名,唐代设置左右拾遗,负责进谏。
临:登上。
杳(yǎo):幽远的样子,远得看不见踪影。
极:尽头。
息: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登高远望所见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黎拾遗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点明地点,送别的地方是一个高台附近,送别的对象就是黎拾遗了。黎拾遗指黎昕,诗人的朋友,拾遗是官名。“高台”二字领起全诗,同时也为后边的景物描写提供了全知视角。“川原杳何极”,说的就是居高而望,田野旷远无边,河水一直流到天际。这两句诗给读者展开了一个宏大旷远的艺术境界。
三、四句写友人走了以后,诗人却不肯离去,他又登上了高台,继续目送友人远去,直到天色将暮,飞鸟都回巢了,仍然不舍得就此回去。但是原野空旷,不见边际,友人的远去身影一直在视野中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全诗短小简练,不过二十字,却句句是画,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无奈。特别是第三、四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点明地点,送别的地方是一个高台附近,送别的对象就是黎拾遗了。黎拾遗指黎昕,诗人的朋友,拾遗是官名。“高台”二字领起全诗,同时也为后边的景物描写提供了全知视角。“川原杳何极”,说的就是居高而望,田野旷远无边,河水一直流到天际。这两句诗给读者展开了一个宏大旷远的艺术境界。
三、四句写友人走了以后,诗人却不肯离去,他又登上了高台,继续目送友人远去,直到天色将暮,飞鸟都回巢了,仍然不舍得就此回去。但是原野空旷,不见边际,友人的远去身影一直在视野中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全诗短小简练,不过二十字,却句句是画,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无奈。特别是第三、四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855
-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665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338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85
-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 332
-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974
-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738
-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接 一作:到)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687
-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唯 一作: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513
-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21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