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注释
元丹丘: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隐居。
爱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嵩岑:嵩山之颠。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紫烟:紫色的云气。
三十六峰: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南跨登封,北跨巩邑,西跨洛阳,东跨密县,绵亘一百五十余里。少室山,颍水出焉。共有三十六峰。
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蹑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与天通:上通天界。《列仙传·陶安公传》: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治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
“我知”句:此句《文苑英华》作“我知尔心游无穷”。《庄子·在宥篇》:广成子曰:“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注释
元丹丘: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隐居。
爱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嵩岑:嵩山之颠。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紫烟:紫色的云气。
三十六峰: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南跨登封,北跨巩邑,西跨洛阳,东跨密县,绵亘一百五十余里。少室山,颍水出焉。共有三十六峰。
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蹑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与天通:上通天界。《列仙传·陶安公传》: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治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
“我知”句:此句《文苑英华》作“我知尔心游无穷”。《庄子·在宥篇》:广成子曰:“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当作于李白与元丹丘在开元中嵩山隐居的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对求仙学道十分入迷,信奉“长生久视”的神仙之术。元丹丘是李白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两人一起在嵩山隐居。李白很佩服元丹丘的道术,因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道教的神话常常会激超诗人的丰富想象,仿佛道士们过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摆脱人世间的种种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满足他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
“元丹丘,爱神仙。”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修炼。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离骚》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我知尔游心无穷。”《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并非真实。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爱神仙”是全诗之眼。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元丹丘,爱神仙。”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修炼。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离骚》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我知尔游心无穷。”《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并非真实。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爱神仙”是全诗之眼。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 918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768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
- 292
-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 ...
- 502
-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
- 644
-
三五七言·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524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78
-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蹙 一作:颦)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976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475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
- 110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