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
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鹓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老鹰飞向广阔深远的青云里,鸣声如萧萧的风声四处起。
尾如旗,飘扬着越来越高,头砉划有声,和流矢相似。
悠悠长空明亮的太阳高悬,鸢翼不动,如凝固的飞烟。
游游、大雁都在飞鸢之下呀,飞鸢盘旋在祥云清景之间。
忽听乌鸦聚在一起乱叫狂呼,鸢迅速飞下云层去抢夺腐鼠。
尖叫声、磨喙声,喧腾一片,仰天大吓怀疑那过路的鸳雏。
一怕人、二怕犬,投奔高处,默默低头大吃,还屡屡盼顾。
青鸟,就喜爱玉山的禾谷,仙鹤呵,只珍赀华事的清露。
黄昏时鸢撅翅飞到高窝里,懒懒地耸起羽毛蹲在枯枝。
游童一挥肘,射了一弹子,打得老鸢胸碎羽飞无人惜。
天生众多的飞禽各有类哟,威严的凤凰是仁义之鸟。
鸢有鹰隼的仪形蝼蚁心肠,虽能高飞入天又何足称道。
注释
1.鸢(yuān):老鹰。操:古代琴曲的一种,后来演变成为诗歌的一体,多用以抒写身遭难而志不变的内容。
2.杳杳(yǎo):深远广阔。青云:蓝色的天空。
3.萧萧:风声。旧说,鸢鸣是刮风的征兆。
4.旗尾:鸢尾分叉,象古代三角形的旌旗,所以叫旗尾。势渐高:指鸢的飞势越来越高。
5.砉(huā):象声词,快动作发出来的声音,用以形容鸢迅飞时发出的声音,象箭头射出去一样“砉”的一声划过长空。
6.悠悠:遥远,广阔无边。霁(jì)日:这里指雨后的太阳。霁,雨后或雪后天晴。
7.六翮(hé):翮,鸟翅上长羽毛的茎。旧说善飞的大鸟,翅膀上有六根长羽毛,因此用六翮指大鸟的翅膀。 凝飞烟:是说鸢的翅膀伸开不动,好象凝住在烟云中。
8.游鶤朔雁:都是善飞的鸟。鶤(kūn):作鲲。据《庄子·逍遥游》,有一种名叫鲲的鱼,可以化而为鹏。它的翅膀象“垂天之云”,能够乘风直上九万里。朔雁, 北方的大雁。朔:北。出其下:指游鶤朔雁都处在飞鸢之下。
9.庆云:一种彩云。清景:清和的日影。回旋:周旋,来往。
10.噪聚:很多的鸟聚集在一起乱叫。
11.瞥:随便瞟了一下。下云中:从云中飞下来。
12.腾音:大叫起来。砺吻:磨动嘴唇。喧呼:嘈杂的叫喊声。这是写鸢争腐鼠时的丑态。
13.鸳雏: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凤凰的鸟。《庄子·秋水》记载,惠施在大梁担任相国,担心庄周要来夺他的权,派人在梁国搜查了三天三晚。庄周去见惠施说,鸳雏本来非梧桐不栖,非楝实(金羚子)不食,非甘泉不饮的。 而鸢竟怀疑它要跟自己争夺一只腐烂了的老鼠,看到鸳雏飞来了,就“吓”的一声仰天大叫起来。
14.投:投奔,飞往。
15.俯啄:低下头来啄食。啄,明刻本作“吻”,据《四部丛刊》本改。屡顾:多次回头看。形容鸢生怕别的鸟来抢夺它的死老鼠。
16.青鸟:传说中的神鸟,是仙人西王母的使者。玉山: 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禾:粟,也泛指谷类。
17.仙禽:这里指仙鹤。徒贵:只喜欢。华亭:地名,今上海松江区。相传那里有一个“鹤窠村”。生活在那里的鹤,“体格高峻,绿足龟纹,翔薄云汉,一举千里,”不是别的地方的鹤所能比拟的。
18.朴樕危巢:用小树枝搭成的高巢。朴,通常写作朴嫩,小的树枝。危,高。向暮:傍晚。
19.毰毸(péi sāi):鸟激奋时羽毛上张的样子。
20.一麾肘:指挥动手臂向鸢发弹射击。麾, 通挥。
21. 臆碎:胸脯破裂。臆,胸脯。羽分:羽毛掉落。分,离开,掉落。人不悲:人们毫不怜惜它。
22.威凤:容貌举止都很端庄的凤凰。文章:错综华美的花纹,这里喻指凤凰的美德。仁义:只是赋予凤凰美好的品德,与儒家所鼓吹的“仁义”,含义是不同的。
23.鹰隼:两种勇猛的鸟。仪形:姿态形貌。蝼蚁:蝼蛄和蚂蚁,都是渺小卑怯的动物。
24.戾天:到达九天之上,指飞得很高。戾,到达。何足贵: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足,值得。
老鹰飞向广阔深远的青云里,鸣声如萧萧的风声四处起。
尾如旗,飘扬着越来越高,头砉划有声,和流矢相似。
悠悠长空明亮的太阳高悬,鸢翼不动,如凝固的飞烟。
游游、大雁都在飞鸢之下呀,飞鸢盘旋在祥云清景之间。
忽听乌鸦聚在一起乱叫狂呼,鸢迅速飞下云层去抢夺腐鼠。
尖叫声、磨喙声,喧腾一片,仰天大吓怀疑那过路的鸳雏。
一怕人、二怕犬,投奔高处,默默低头大吃,还屡屡盼顾。
青鸟,就喜爱玉山的禾谷,仙鹤呵,只珍赀华事的清露。
黄昏时鸢撅翅飞到高窝里,懒懒地耸起羽毛蹲在枯枝。
游童一挥肘,射了一弹子,打得老鸢胸碎羽飞无人惜。
天生众多的飞禽各有类哟,威严的凤凰是仁义之鸟。
鸢有鹰隼的仪形蝼蚁心肠,虽能高飞入天又何足称道。
注释
1.鸢(yuān):老鹰。操:古代琴曲的一种,后来演变成为诗歌的一体,多用以抒写身遭难而志不变的内容。
2.杳杳(yǎo):深远广阔。青云:蓝色的天空。
3.萧萧:风声。旧说,鸢鸣是刮风的征兆。
4.旗尾:鸢尾分叉,象古代三角形的旌旗,所以叫旗尾。势渐高:指鸢的飞势越来越高。
5.砉(huā):象声词,快动作发出来的声音,用以形容鸢迅飞时发出的声音,象箭头射出去一样“砉”的一声划过长空。
6.悠悠:遥远,广阔无边。霁(jì)日:这里指雨后的太阳。霁,雨后或雪后天晴。
7.六翮(hé):翮,鸟翅上长羽毛的茎。旧说善飞的大鸟,翅膀上有六根长羽毛,因此用六翮指大鸟的翅膀。 凝飞烟:是说鸢的翅膀伸开不动,好象凝住在烟云中。
8.游鶤朔雁:都是善飞的鸟。鶤(kūn):作鲲。据《庄子·逍遥游》,有一种名叫鲲的鱼,可以化而为鹏。它的翅膀象“垂天之云”,能够乘风直上九万里。朔雁, 北方的大雁。朔:北。出其下:指游鶤朔雁都处在飞鸢之下。
9.庆云:一种彩云。清景:清和的日影。回旋:周旋,来往。
10.噪聚:很多的鸟聚集在一起乱叫。
11.瞥:随便瞟了一下。下云中:从云中飞下来。
12.腾音:大叫起来。砺吻:磨动嘴唇。喧呼:嘈杂的叫喊声。这是写鸢争腐鼠时的丑态。
13.鸳雏: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凤凰的鸟。《庄子·秋水》记载,惠施在大梁担任相国,担心庄周要来夺他的权,派人在梁国搜查了三天三晚。庄周去见惠施说,鸳雏本来非梧桐不栖,非楝实(金羚子)不食,非甘泉不饮的。 而鸢竟怀疑它要跟自己争夺一只腐烂了的老鼠,看到鸳雏飞来了,就“吓”的一声仰天大叫起来。
14.投:投奔,飞往。
15.俯啄:低下头来啄食。啄,明刻本作“吻”,据《四部丛刊》本改。屡顾:多次回头看。形容鸢生怕别的鸟来抢夺它的死老鼠。
16.青鸟:传说中的神鸟,是仙人西王母的使者。玉山: 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禾:粟,也泛指谷类。
17.仙禽:这里指仙鹤。徒贵:只喜欢。华亭:地名,今上海松江区。相传那里有一个“鹤窠村”。生活在那里的鹤,“体格高峻,绿足龟纹,翔薄云汉,一举千里,”不是别的地方的鹤所能比拟的。
18.朴樕危巢:用小树枝搭成的高巢。朴,通常写作朴嫩,小的树枝。危,高。向暮:傍晚。
19.毰毸(péi sāi):鸟激奋时羽毛上张的样子。
20.一麾肘:指挥动手臂向鸢发弹射击。麾, 通挥。
21. 臆碎:胸脯破裂。臆,胸脯。羽分:羽毛掉落。分,离开,掉落。人不悲:人们毫不怜惜它。
22.威凤:容貌举止都很端庄的凤凰。文章:错综华美的花纹,这里喻指凤凰的美德。仁义:只是赋予凤凰美好的品德,与儒家所鼓吹的“仁义”,含义是不同的。
23.鹰隼:两种勇猛的鸟。仪形:姿态形貌。蝼蚁:蝼蛄和蚂蚁,都是渺小卑怯的动物。
24.戾天:到达九天之上,指飞得很高。戾,到达。何足贵: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足,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为讽刺新故宰相、政敌武元衡而创作的。这年六月三日,武元衡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乘晴呼曰:‘灭烛!'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批颅持去。”(《新唐书·武元衡传》)武元衡是“永贞革新”的反对派,王叔文等柄政期间曾罢去他的御史中丞。革新失败后,武元衡复为中丞,很快就居了相位,飞黄腾达起来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刘禹锡等逐臣应诏抵达长安,三月,皆复出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明升暗贬。他们之所以第二次被愚,就是因为武元衡等人的排斥和打击。这年五月,刘禹锡到连州任上,六月,武元衡突然被刺死,刘禹锡自然要将他积压在心里的怨愤尽情地发之于诗中一吐为快的,于是便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个鸟类的世界,着重写鸢,顺便写到的有鹉、雁、鸳雏、青鸟、鹤、凤凰、鹰隼。诗人托物言志,笔锋所向,是飞鸢的当朝权贵。
全诗分三部分,每部分八句。第一部分极力渲染飞鸢超尘拔俗的一面;第二部分反跌出飞鸢丑悪不堪的另一面;第三部分写它可悲的结局,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第一部分又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以“飞”、“鸣”二字带起,写鸢飞鸣的情状;后四句转写环境,用背景衬托出鸢的高雅。诗人欲抑先扬,一落笔便展示出“鸢飞戾天”的动人景象,它高高飞起,直冲云霄,杳渺难寻。它鸣叫着,如风声萧萧四起。寻声望去,只见它尾羽如旗张开,乘风直上,愈来愈高。头如箭镞一般射出,发出砉划的响声。从句子的结构来看,第三句顶承第一句,写形;第四句顶承第二句,写声。隔句相承,交叉展开,给人以一种流动的感觉,与写鸢飞鸣的动态正相适应。后一层次将笔墨转向环境描写,层次井然地画出悠悠太空,高高睛日;在主题位置上,烟云映衬出展翅轻翔的飞鸢。鸢爱在风中高翔,烟云随风流动,看去飞鸢就象是固定在烟云的背景上。下方, 有飞动着的鸳雏、大雁;周围,彩云与透出云层的光线在不断地变幻着。诗人笔下的飞鸢,不只是高雅,而且够得上圣洁。
第二部分,以“忽”字一笔拍转,貌似圣洁的鸢飞落地上,现出原形。看来鸢虽然在天空悠然高翔,它的心却时时在关注着地面的动静,因而当它一听到乌鸦争食腐鼠的声音,瞥了一眼,就迅速从高空落下,参加了这场龌龊的争夺战。它高声呼叫,磨动利喙,杀气腾腾。它疑心鸳雏正飞来争食,便抬起头来,愤怒地大声呵叱。当它独自占有了腐鼠以后,害怕人的威胁,狗的袭扰, 便飞向高处,悄悄地低头啄食时还不忘一次次回头观察情况。对于鸢的所作所为,诗人嗤之以鼻,投以轻蔑的一瞥。他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品性高洁的仙鸟。作为西王母使者的青鸟喜欢吃玉山上的禾穗,作为仙人坐骑的鹤只看重华亭的露水。言外之意,对于腐鼠是毫无兴趣的。在这一部分中,前六句绘形绘色地刻画了鸢的丑态,在空中飞翔时显出飘飘欲仙样子的飞鸢,经过争食腐鼠这一场表演,其灵魂的肮脏就昭然若揭了。后两句,诗人又用青鸟、仙禽对比,轻轻一点,更加强了讽喻的力量。 至此,诗人还意犹未尽,
第三部分中,又进一步对鸢进行了挞伐。写飞鸢的笔在青鸟、仙禽身上一纵以后,重又收回,指向飞鸢。时间已近黄昏,在朴椒树高处的鸟窝里,鸢已填饱肚子,无所用心,羽毛蓬开,蹲在枯枝上歇息。正在这时,出游的儿童在弹弓上装好弹丸用力一拉,鸢被当胸击中,毛羽掉落;但人们并不悲伤。诗人由此发表议论:自然界生活着众多禽鸟,种类不一。凤凰的花纹漂亮,在于表现出“仁义”的字样。实际意思是凤凰的外形美是因为它有着仁义的内美,非只是毛色好看而已。转而说到尽管鸢有鹰隼神气的外表,但内心同于蝼蛄、蚂蚁,虽然它能飞到天上,但也什么了不起。诗人对鸢的挞伐是双重的,既让它中弹而死,又宣布它死不足惜。
全诗从写鸢“戾天”开始,最后回到“戾天”上结束,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完成了对鸢从仪形到内心的考察、评价。将三个部分合起来看,可知诗人讽刺的对象是一些地位很高而又利欲熏心的小人。他们高踞于廊庙之上,却远离于仁义之域;平时道貌岸然,争权夺利时真相毕露。他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竭为排斥仁人义士。诗人以鸳雏、青鸟、仙禽、威凤自况,说明自有理想,自有操守,决不与飞鸢式的小人同流合污。诗人安排飞鸢“臆碎羽分”的下场,无疑是令人感到痛快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武元衡这样个别人被刺身亡外,飞鸢式的人物决不在少数,不可能都饮弹身亡,被轻易逐出历史的舞台。所以,这一结局与其说是现实的,还不如说是浪漫主义的,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在当时复杂、艰苦的政治斗争中鲜明的爱憎倾向与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如果从义利之辩的角度来认识这首诗,那么,可以说它的主题思想在于抨击见利忘义的行为,倡导应如威凤以样具有仁义的内美。而这又正好表现了刘禹锡高贵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
全诗分三部分,每部分八句。第一部分极力渲染飞鸢超尘拔俗的一面;第二部分反跌出飞鸢丑悪不堪的另一面;第三部分写它可悲的结局,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第一部分又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以“飞”、“鸣”二字带起,写鸢飞鸣的情状;后四句转写环境,用背景衬托出鸢的高雅。诗人欲抑先扬,一落笔便展示出“鸢飞戾天”的动人景象,它高高飞起,直冲云霄,杳渺难寻。它鸣叫着,如风声萧萧四起。寻声望去,只见它尾羽如旗张开,乘风直上,愈来愈高。头如箭镞一般射出,发出砉划的响声。从句子的结构来看,第三句顶承第一句,写形;第四句顶承第二句,写声。隔句相承,交叉展开,给人以一种流动的感觉,与写鸢飞鸣的动态正相适应。后一层次将笔墨转向环境描写,层次井然地画出悠悠太空,高高睛日;在主题位置上,烟云映衬出展翅轻翔的飞鸢。鸢爱在风中高翔,烟云随风流动,看去飞鸢就象是固定在烟云的背景上。下方, 有飞动着的鸳雏、大雁;周围,彩云与透出云层的光线在不断地变幻着。诗人笔下的飞鸢,不只是高雅,而且够得上圣洁。
第二部分,以“忽”字一笔拍转,貌似圣洁的鸢飞落地上,现出原形。看来鸢虽然在天空悠然高翔,它的心却时时在关注着地面的动静,因而当它一听到乌鸦争食腐鼠的声音,瞥了一眼,就迅速从高空落下,参加了这场龌龊的争夺战。它高声呼叫,磨动利喙,杀气腾腾。它疑心鸳雏正飞来争食,便抬起头来,愤怒地大声呵叱。当它独自占有了腐鼠以后,害怕人的威胁,狗的袭扰, 便飞向高处,悄悄地低头啄食时还不忘一次次回头观察情况。对于鸢的所作所为,诗人嗤之以鼻,投以轻蔑的一瞥。他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品性高洁的仙鸟。作为西王母使者的青鸟喜欢吃玉山上的禾穗,作为仙人坐骑的鹤只看重华亭的露水。言外之意,对于腐鼠是毫无兴趣的。在这一部分中,前六句绘形绘色地刻画了鸢的丑态,在空中飞翔时显出飘飘欲仙样子的飞鸢,经过争食腐鼠这一场表演,其灵魂的肮脏就昭然若揭了。后两句,诗人又用青鸟、仙禽对比,轻轻一点,更加强了讽喻的力量。 至此,诗人还意犹未尽,
第三部分中,又进一步对鸢进行了挞伐。写飞鸢的笔在青鸟、仙禽身上一纵以后,重又收回,指向飞鸢。时间已近黄昏,在朴椒树高处的鸟窝里,鸢已填饱肚子,无所用心,羽毛蓬开,蹲在枯枝上歇息。正在这时,出游的儿童在弹弓上装好弹丸用力一拉,鸢被当胸击中,毛羽掉落;但人们并不悲伤。诗人由此发表议论:自然界生活着众多禽鸟,种类不一。凤凰的花纹漂亮,在于表现出“仁义”的字样。实际意思是凤凰的外形美是因为它有着仁义的内美,非只是毛色好看而已。转而说到尽管鸢有鹰隼神气的外表,但内心同于蝼蛄、蚂蚁,虽然它能飞到天上,但也什么了不起。诗人对鸢的挞伐是双重的,既让它中弹而死,又宣布它死不足惜。
全诗从写鸢“戾天”开始,最后回到“戾天”上结束,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完成了对鸢从仪形到内心的考察、评价。将三个部分合起来看,可知诗人讽刺的对象是一些地位很高而又利欲熏心的小人。他们高踞于廊庙之上,却远离于仁义之域;平时道貌岸然,争权夺利时真相毕露。他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竭为排斥仁人义士。诗人以鸳雏、青鸟、仙禽、威凤自况,说明自有理想,自有操守,决不与飞鸢式的小人同流合污。诗人安排飞鸢“臆碎羽分”的下场,无疑是令人感到痛快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武元衡这样个别人被刺身亡外,飞鸢式的人物决不在少数,不可能都饮弹身亡,被轻易逐出历史的舞台。所以,这一结局与其说是现实的,还不如说是浪漫主义的,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在当时复杂、艰苦的政治斗争中鲜明的爱憎倾向与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如果从义利之辩的角度来认识这首诗,那么,可以说它的主题思想在于抨击见利忘义的行为,倡导应如威凤以样具有仁义的内美。而这又正好表现了刘禹锡高贵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祭韩吏部文
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抗行。当时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 ...
- 981
-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序》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文中先从文章与政治的关系写起,指出柳宗元的文章在当时就很受重视;然后概括介绍柳的生平,点出他的临终所托;末尾引用韩愈和皇甫湜的评价,充分肯定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778
-
讯甿
刘子如京师,过徐之右鄙。其道旁午,有增增,扶斑白,挈羁角,赍生器,荷农用,摩肩而西。仆夫 告予曰:斯宋人、梁人、亳人、颍人之逋 ...
- 882
-
踏歌词四首·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 55
-
踏歌词四首·其四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 836
-
插田歌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 8
-
池亭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 4
-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般若禅师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之意。...
- 2
-
华山歌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 4
-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 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