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海棠溪

薛涛 〔唐代〕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春色把南山装扮如紫色的霞,溪面鱼儿个个披花带彩。偏是世俗不识天莫可爱,争染轻纱作红结儿佩戴。
注释
⑴海棠溪:位于重庆长江南岸,是巴渝十二景的首景,以烟雨著称。
⑵仙霞:美丽奇异的霞。
⑶灵卉(huì)异:有爱惜天然美的意思。卉,百草总称,这里指自然植物。异,特别美。
⑷红缬(xié):纱织品漂染方法。即将纱布扎紧,使成褶皱,放入红染色中,染后打结处有不着色的白色花纹。缬,绸纱,这里指薄纱结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海棠烟雨是巴渝十二景的第一景。当年夹溪海棠,春日,花开微雨中,雾气仙霞,处于绰约多姿的南坪山壑,分外清幽动人。薛涛到过重庆,游盛景,自然留下诗篇。据说,薛涛曾经在诗人元微之还不得意时和他结识,情投意合,闹过一次悲剧结局的恋爱。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她和元微之共游重庆时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借所种花卉以为名,歌咏海棠盛开美艳情景的写景诗。海棠在唐代有着“花中神仙”的美誉(唐贾元靖《百花谱》)。到了宋代,沈立又在《海棠记序》中说:“蜀花称美者,有海棠焉。······与牡丹抗衡,而又独步于西川矣。”故而,遂称四川为“海棠香国”。但能用诗句状写此花的,委实不多。
这首诗第一句写海棠溪由于海棠盛开,所呈现的浓艳色彩:每当春季,种满溪畔的海棠一派红艳;因为含苞待放的海棠是深红,盛开的是淡红,如此参差不齐,犹如春风吹来片片彩霞,簇拥在溪岸。这是薛涛常用的整体观照写法。比如她写巴峡,是为“千迭云峰万顷湖”;写斛石山,又为“步摇冠翠一千峰”。观照得体,更须遣词具功力。这很像唐人吴融的二首《海棠》诗:“云绽霞铺锦水头”,渲染海棠色彩如何美艳。若与薛诗相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忖之后,吴诗仅从海棠自身落笔,而薛诗则点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前者为比喻,后者为拟人。这点区别,重要的是暗中扣住了“花中仙”的寓意,可谓略胜吴诗一筹。
第二句则变换了角度,仿佛作者由远及近地在审视花影、鱼影互相迭合、流动的美景。诗人惊叹:水面——鱼身——总带花。是朴实无华的诗句。落英缤纷,鱼儿戏嬉水面的动人景象跃然纸上。历数唐人咏蜀地海棠诗,较为集中的有郑谷的《蜀中赏海棠》、《海棠》和《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三首,但是对比薛诗,郑诗仍有未尽人意处。比如郑诗“数片狂和舞蝶飞”、“半随风雨断莺肠”、“羡他蝴蝶宿深枝”等句,意在借用“蝶”、“莺”烘托海棠的枝繁叶茂;可是薛诗却由溪畔的落英、到水面的花瓣、再到水中游鱼的戏嬉,组成了一幅拥有三个层次的立体画面,总比郑诗的平面图更惬人意。这两句,诗人由远及近,有静有动,仅用十四个字,就把“花光似仙境,游鱼戏落英”的海棠溪流状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四句,又把视线移到溪畔沙滩晾晒的纱织品上。第三句的“灵卉”,喻海棠之灵妙美艳,仍在呼应“花中神仙”。第四句的“红缬”,专指一种纱织品漂染方法。这里是说:附近的百姓,在沙滩上漂洗晾晒红色纱织品,它仿佛欲与怒放的海棠一比高低。这里,薛涛微带着愠怒,满含着温柔地提醒人们:“灵卉”的异彩,和人造的“红缬”,一个属于自然美,一个属于人文美。既然都是“美”,没有必要非要争奇斗艳。诗人嗔怪人们破坏了溪畔海棠景观的题旨,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这首小诗的最大特征就是写出了海棠花的浓艳色彩。作者只随心所欲地略加点染,便将一幅鲜丽的画面呈现出来。这可以说是薛诗的独特风格。她写玉蕣花,“琼枝的皪霞珊珊”,顿觉光莹在目;写金灯花,“晓霞初迭赤城宫”,又像娇红满眼;写朱槿花,“红开露脸误文君”,恍如卓文君红扑扑的脸庞就在面前;写荔枝,“绛实丰肌不可忘”,令人爱不释手。诗人钟爱艳丽色彩的审美情趣,完全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她的家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唐才子传》),这是开黄色花的;她浓艳的穿戴,竟至“鹭识朱衣自不惊”(《寄张元夫》);她创制了红色诗笺,如此等等。诗人似乎要占尽天下的艳丽风流,正如她在诗中所表白的那样:“借问风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和李书记席上见赠》)艺术与生活的辩证法,就这样真切地在薛涛身上得到了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