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
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
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①“三晨”句:《帝王世记》载,黄帝于时天大雾三日。此句意为:大雾弥漫了三个时日。
②“五里”句:五里外的城门也被浓雾所笼罩。闉:古代城门。
③“从风”二句:日光下,随风飘洒的烟雾,宛如濛濛细雨,又似浮游于空气中的微尘。
④“乍若”二句:忽然像飞烟一般散开,不时给人以新春怡人的惊喜。乍:忽然、突然。
⑤“不妨”二句:透过薄雾,可看到鸟在树上鸣叫,而雾的时浓时淡,也使得摘花的美女时隐时现。
①“三晨”句:《帝王世记》载,黄帝于时天大雾三日。此句意为:大雾弥漫了三个时日。
②“五里”句:五里外的城门也被浓雾所笼罩。闉:古代城门。
③“从风”二句:日光下,随风飘洒的烟雾,宛如濛濛细雨,又似浮游于空气中的微尘。
④“乍若”二句:忽然像飞烟一般散开,不时给人以新春怡人的惊喜。乍:忽然、突然。
⑤“不妨”二句:透过薄雾,可看到鸟在树上鸣叫,而雾的时浓时淡,也使得摘花的美女时隐时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这里用了两个关于雾的典故。《帝王世记》载,黄帝于时天大雾三日;《后汉书》载,张凯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咏物诗常引用有关故事,使得文字来得典雅些,这里的意思也无非的说雾很大,持续时间长,流布地区广。下面是对雾的具体描写。“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这两句是写雾随风飘洒及映照日光情况。“疑似雨”,可以想见其形,还可以觉着有一种湿润感,似乎还能听到沙沙的声响。“游似尘”,有如日影中看飞尘,微小的颗粒都显得很清晰,而且还能感到辉光的闪烁。这两句写变化的情状。雾总是飘忽不定、变灭斯须的。“乍”,刚。“时”,即时不时的意思。两句写道,刚刚像飞烟一般突然消散,一会儿又像春气一样勃然而兴。前一句容易使人想起长烟一空情景,后一句又叫人想起春日佳气多。真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上面四句都是比喻,下面运用映衬的写法。“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不妨”、“时蔽”,还写雾的时淡、时浓,写进“鸣树鸟”、“摘花人”,就使得这雾景显得更美丽、更动人了。透过薄雾,看到好鸟鸣树;雾的时浓时淡,见得摘花美女时隐时现。这如梦如幻的情景,该会引发人们多少美好的意兴和想象。如果说上面咏雾是轻描淡写,后面这两句就是绝妙的彩绘了。
这首诗写雾,形象逼真而活脱,传出了雾的形态美、意境美,亦传出了观赏者的兴致。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仅要能摹形象物,更要能缘情传神,此诗差可近之。作者还有一首同题作(“晓梅晦阶前”),就显得不及这首了。这首五言八句,对仗工整,平仄的变换除一、二联间失联之外,皆合乎近体格律。章法上首末二联用赋,中间二联用比,这种“一、二、一”的结构,也是后来律诗的常格。这首诗反映出五言律诗渐趋完整的轨迹。
这首诗写雾,形象逼真而活脱,传出了雾的形态美、意境美,亦传出了观赏者的兴致。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仅要能摹形象物,更要能缘情传神,此诗差可近之。作者还有一首同题作(“晓梅晦阶前”),就显得不及这首了。这首五言八句,对仗工整,平仄的变换除一、二联间失联之外,皆合乎近体格律。章法上首末二联用赋,中间二联用比,这种“一、二、一”的结构,也是后来律诗的常格。这首诗反映出五言律诗渐趋完整的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古意诗
《古意诗》是梁元帝萧绎的诗作之一。该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 0
-
咏萤火诗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 898
-
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 ...
- 624
-
采莲赋
《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等动态渲染。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
- 593
-
关山月
《关山月》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渲染了月夜思人的孤寂冷清的气氛,抒写了久戍不归之怨情。...
- 201
-
咏细雨
《咏细雨》是南朝梁萧绎创作的诗。萧绎在一次冒雨踏青之间,脱口吟出的《咏细雨》。全诗寥寥四句,便将清明细雨若有若无、乍隐乍现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 8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