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姜夔 〔宋代〕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
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这个富览亭在山上,山水之间颇有可乐,却是盲目地来到了。既然近海,就想问问桑田成海之事,但无人知晓,问鱼鸟,它们互相推诿。仙人王子晋的玉笙也听不到,此间只剩空空的吹笙台,自亦无从问询。
一则神话传说,偏要再三询问,谓痴绝。但愈痴愈是对时局的关心。可是这也枉然。好在同游者都是仙才,大家还是对酒当歌,不问王羲之曾否出守永嘉,只忆起谢灵运曾登此山,可惜其屐迹己芜。幸赤城山近,相看两不厌,兴亦悠然。
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②富览亭:在今浙江温州西北郭公山上,因晋代郭璞曾居于此而得名。《永嘉县志》:富览亭“在郭公山上,不越几席,而尽山水之胜”。永嘉:今浙江温州。
③“一叶”句:指自己乘舟自西而来。一叶,指小舟。眇,遥远。
④桑田成海:指世事变化巨大。葛洪《神仙传》载麻姑语:“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⑤鱼鸟两相推:对于作者的问讯鱼鸟互相推诿,不予回答。推,陆本作“猜”。
⑥“天外”两句:谓自王子晋成仙去后,再也听不到那清彻入云的笙曲,而只剩下这座空台。《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于伊洛之间,浮丘生接引上嵩山。后乘白鹤至缑氏山头,招手与世人告别,升仙而去。《永嘉县志》引《名胜志》:“吹台山在城南二十里,上有王子晋吹笙台。”只,厉钞作“亦”。
⑦二三子:指与作者同登富览亭的友人。“二三子”为故人习惯说法表约数,《论语》中数见,如:“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知我者,二三子。”
⑧远游:《楚辞》之《远游》篇,表现的是屈原方正直行,不容于世,遂托词于与仙人游戏,周游天地之间,抒发道家超尘远举、无为自得的妙思。
⑨云气:凌云超脱的气象,也指道家的仙气。《远游》中“涉青云以泛滥游兮”、“绝氛埃而淑尤兮”都与此有关。
⑩王郎五马:王羲之的五马坊。《永嘉县志》:“五马坊在旧县治前。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坊。”又据《浙江通志》考辨,王羲之本传无守永嘉事,他书亦不载,或由后人误读《晋书·孙绰传》中“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之语并附会成五马坊、洗砚池等古迹。又,古代以“五马”代称太守。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⑪谢生双屐:谢灵运登山远游的木屐。《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曾为水嘉太守,亦以好游山水著称。他发明了一种登山的木屐,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名为“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⑫赤城:道教名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会稽记》谓赤城山“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词写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富览亭所感。
起笔写富览亭上纵目之景。永嘉在瓯江入海口,故起笔一句山,一句水,气象宏大,对仗工整。以词调关系而用倒装句,意思实为“爱日落山紫,省沙涨潮回”。“山紫”乃日落时的颜色感觉。三、四两句交代行程,表达了对此地景观的向往。下以“讯”字引发奇思: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的奥妙,短促人生中没有人能知晓,游弋于其中的鱼与鸟也推说不解。“鱼鸟”句语带调侃,把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幽默化。上结落到永嘉名胜吹台山:“天外”与上“人世”相对,落笔高远的仙界;但仙人王子晋的玉笙已不可闻,只剩下一座空旷的“吹台”!仍然是人世丕变,而不变的神仙悠邈难凭的意思。
过片转笔描写游赏情景,以“仙才”赞扬同游之友。“尔”“吾”两句,一句说同游之友的仙才,一句说自己飘飘凌云的胸襟,皆撇落“人世”,而从“天外”一面用情。故下言“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官守富贵都不着意,而寄兴于优游山水、游戏自得。但“处处长青苔”写出当年谢灵运在永嘉游踪的荒芜,暗喻“谢生”的人生道路在“人世”也是难行的感喟,一笔跌落,为词中之大震荡。结拍再行振起:道教名山赤城就在近旁,与之相对而兴会悠然——以道家忘情于山水的高情逸趣作结。
此词与辛弃疾描写山水的某些词作风致相近。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词无甲子,当在游处州之后。词云‘一叶眇西来’,盖自处州(今浙江丽水)泛瓯江至永嘉(今浙江温州)。”
赏析
纠错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是宋代音乐家、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写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富览亭所感。上片先写富览亭上纵目之景,接着引发沧海桑田的奇思,后结落到永嘉名胜吹台山,意谓神仙悠邈难凭;下片转笔描写游赏情景,以“仙才”赞扬同游之友,再言寄兴于优游山水、游戏自得,最后以忘情于山水的逸趣作结。全词跌宕起伏,情趣高逸,与辛弃疾描写山水的某些词作风致相近。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50
  •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度,各对一灯红。...

    2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4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2
  •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 ...

    77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574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868
  •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用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 “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与神的对话,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

    749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4
  •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16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