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住在白蘋洲,随船漂泊,居无定所。
使用竹篙,就好像使用针线一样顺手,可不曾做过针线活。
四月鱼苗风刮起,就和丈夫一同去巴东一带打鱼。
十月最后涨水的时候,又远送丈夫去扬子江口去追逐鱼群。
扬子江口风浪险恶,没有风,也是波浪滚滚。
江水深而鱼难得,只有宰杀喂养的鱼鹰当做干粮充饥。
儿子生下来和野鸭子一样,在江湖里飘荡,穿梭。
孩子长大一点就剪碎荷叶,给他当做衣服。
注释
⑴棹(zhào)歌行:乐府旧题,属于乐府《相和歌》中的瑟调曲。棹:船桨。
⑵白蘋(pín)洲:生满蘋草的水边陆地。白蘋,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性喜浅水。
⑶乡土:出生的故土。
⑷针(zhēn):同“针”,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
⑸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一缕:一丝线,此代指针线活。
⑹鱼苗风:渔家常用之语,指鱼苗长得特别旺盛。鱼苗,又叫鱼秧,鱼子始孵化出生,如禾之苗,凡动植物,无节制的生长,叫“风”。
⑺巴东:郡名,在今湖北秭归一带。
⑻洗河水:渔家常用之语,十月霜降而河水澄清,叫“洗河水”。
⑼发:出发,到。扬子:长江从江都到镇江之间的一段,古称扬子江。
⑽作:起。
⑾鸬(lú)鹚(cí):水鸟名,俗称“鱼鹰”,羽毛黑色,善捕食鱼类,渔人常养它来捉鱼。充:充作,当作。糕臛(huò):泛指食物。臛:肉羹。
⑿凫(fú)雏:小野鸭。凫,水鸟名,俗称“野鸭子”。雏,幼小的鸟。
⒀长(zhǎng):长大。
⒁衣襦(rú):泛指衣服。襦,古代儿童穿的一种短上衣。
三、四句比喻形象而贴切:既是渔民,必须弄篙,此本常理,而诗人妙在以弄针作比喻,说“不曾粘一缕”,娴熟异常,足见弄篙技巧之高。作为一般比喻,话说至此已够,然问题的实质还不止于此——作为一个女子(“妾”),能使弄篙如同弄针,诚属不易,说明生活的艰难与打鱼的实践,已使这位妇道人家成了一位弄篙的行家里手了;然而更重要的,恐怕还要表明,妇人因常弄篙,以至于无法弄针,才使“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渔民生活之艰困,由此又显一斑。
紧接着四句,展示了渔民漂泊生活的真景,是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前面说“随风作乡土”,“风”此处作了诠解:“鱼苗风”——鱼汛之风,以及季节风。“四月”与“十月”是虚实结合的月令:虚者,“四月”“十月”并非某年如此,而是年年如此;实者,每到此时,必要“到“巴东”“发扬子”,非如此捕不到鱼。“随君”“送君”两词,既点明了“妾”的身份,又表现了妻子与丈夫之间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的真挚感情。
诗人写到“送君发扬子”,意犹未尽,继而是“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此两句乃承上启下:妾送君发扬子,自然临别叮咛再三,这是承上;扬子的波势恶,必导致打鱼难,故而下句“江深得鱼难”便成了顺理成章之言,这是启下;再进一层,由于“得鱼难”,也就引出了渔民杀捕鱼工具——鸬鹚充饥的结果,真是可悲复可叹!
更令人感到辛酸的是末四句,它照应了开首“弄篙如弄针”,也照应了“随风作乡土”——正由于一家子“随风作乡土”,才会导致刚出世的孩子如同凫雏般穿江入湖,漂泊水上;正由于弄针线的母亲弃针线而弄篙,孩子才只好长时期地以荷叶蔽体御寒,生活困苦,凄惨可怜!诗人缜密的针脚,将一卷渔民水上生活的水墨画完整而又令人感叹地展示毕现,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该诗风格近于民歌。它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清新,体现了袁诗的特点。“鱼苗风”、“洗河水”等,都是渔家常用之语,诗人就地取材,把它们恰切地用于诗中,更显示了民歌的情调。
-
棹歌行
王者布大化。配干稽后祇。阳育则阴杀。晷景应度移。文德以时振。武功伐不随。重华舞干戚。有苗服从妫。蠢尔吴中虏。凭江栖山阻。哀哉王士民。瞻仰靡依怙。皇上悼愍斯。宿昔奋天怒。发我许昌宫。列舟于长浦。翌日乘波扬。棹歌悲且凉。太常拂白日。旗帜纷设张。将抗旄与钺。耀威于彼方。伐罪以吊民。清我东南疆。...
- 1
-
棹歌行
《棹歌行》是北魏诗人魏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了春天春汛初发时的景象。前二句写春水之足,后二句写花树之茂。全诗情调欢快,情景交融;用典自然,构思流畅。...
- 131
-
棹歌行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投纶沉洪川 ...
- 620
-
棹歌行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帐灯华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 2
-
棹歌行
扬舲横大江,乘流任荡荡。轻桡暮不息,复逐夜潮上。时见湘水仙,恒闻解佩响。...
- 347
-
棹歌行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参同赵飞燕 ...
- 286
-
叙小修诗
《叙小修诗》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对小修其人与诗的述评中引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以之为尺度评论小修诗并自然过渡到对七子的议论,再通过驳斥七子树起“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文学发展论,最终对小修诗的成就作进一步阐述。全文逻辑清晰,谨严邃密,议论风趣,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 753
-
横塘渡
《横塘渡》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一首汉乐府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女少男邂逅、互生好感,少女遂约再会的生活小场面。全诗通过叙事的方式言情,笔锋细致,情景生动;女子性格于男女交往略无顾忌,热情奔放。...
- 0
-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是明朝的袁宏道所创作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诗写渔夫被官差盘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社会的愤怒和对积贫积弱生活窘破底层人民的同情。第二首诗再进一步揭露社会现实,对执政者进行讽刺。这两首诗语言简练,平直浅显,无多深意,构思巧妙,颇多含蕴。...
- 635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 ...
- 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