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两翁相背而立划动着乃双橹,短短的蓑衣忽开忽合,江面下着雨。
蜿蜒如龙的青山直接天边的云,两个白发老人并立沙滩絮絮而语。
船头的篙手唱歌船尾的舵手应和,篷顶淙淙的雨声伴我在篷下坐。
推开船篷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见一双双白鸥从帆边飞掠而过。
注释
1.武昌:地名,今湖北武汉市。触目:即所见,指目光所及。
2.两髯(rán):两个长髯的船夫。髯,指蓄着长须的人。背立:相北而立。鸣双橹:谓摇动着橹桨,发出悠扬的咿呀声。
3.开合:描写摇船人身形起伏,身上蓑衣随之张开合拢。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
4.“青山”句:写青山蜿蜒如龙,时隐时现在乌云之中。
5.并沙语:并立在沙滩上交谈。并,并排、并列,有版本作“竝”。
6.不省(xǐng):不晓得。
两翁相背而立划动着乃双橹,短短的蓑衣忽开忽合,江面下着雨。
蜿蜒如龙的青山直接天边的云,两个白发老人并立沙滩絮絮而语。
船头的篙手唱歌船尾的舵手应和,篷顶淙淙的雨声伴我在篷下坐。
推开船篷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见一双双白鸥从帆边飞掠而过。
注释
1.武昌:地名,今湖北武汉市。触目:即所见,指目光所及。
2.两髯(rán):两个长髯的船夫。髯,指蓄着长须的人。背立:相北而立。鸣双橹:谓摇动着橹桨,发出悠扬的咿呀声。
3.开合:描写摇船人身形起伏,身上蓑衣随之张开合拢。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
4.“青山”句:写青山蜿蜒如龙,时隐时现在乌云之中。
5.并沙语:并立在沙滩上交谈。并,并排、并列,有版本作“竝”。
6.不省(xǐng):不晓得。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诗首联写的是近景,两位把橹的船家,江面的雨。着笔清美而又情韵悠悠。诗人描摹他们的状貌,奇在只从侧面落笔,只是相背而立的两个身影,和一式飘拂的颔间须髯,能约略猜到,那该是两位颇有年纪的老翁。“短蓑开合”既表现了船翁摇时的俯仰之态,又暗示了劲爽之风在江上的吹拂。而作为背景的,便是雨丝交织中的空属清江。这就是诗之开笔展示的景象——江雨,鸣橹,髯飘飘的船家侧影,即构成了一种清美和情韵悠悠的水上境界。
颔联写连绵起伏的青山,远处的云,沙滩上两位闲聊的老人。给人以缓缓流动之势和江岸村野淳真恬美的风情。诗人用“如龙入云”描摹,其意态形神就全都活了。“白发何人并沙语”,即从诗人眼中,展示了江岸村野的真淳风情。“何人”二字似问非问,更生一段景与兴会的韵致。
颈联以听觉感受为主,江上歌声答和回荡,船头雨声淙淙。这是和谐、欢悦、亲切的“声中景”,歌声和雨鸣交汇一片,刹那间打破前文所创造的安谧清宁之境,全诗带来了一种欢悦亲切的声情,而“篷下坐”的抒情主人公亦进入了心境澄朗的忘我之境。这两句诗放在船行江上的全景中涵咏,歌声在雨中船上,船在清波迭荡的江中,江在青峰入云的山岸间,而在这一切之上,更有飘洒无际的漫天绿雨,这两句诗,正是传写出了绝妙的“声中景”。
尾联写诗人推开船篷,以诗人凝思中的物换景移,将诗境推向了一个亲切而陌生的新天地,而翩翩远去的白鸥,像是牵着不尽的悠叹之情。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境界。
总之,这首诗描绘出了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山有河、有云有雨、有迷濛有清晰的流动着的立体画面,其中洋溢着轻松、欢悦的情调。诗中有一种表现生命搏动的清鲜活跃之气——那船家的欢悦棹歌,岸山的如龙入云,和江上白发人的亲切“并沙”之语,展现出了诗人行舟江南雨中的迷人风情,如夏日之新雨,飘过诗行,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片透心的清凉。全诗不着一典,只是就眼前景色一一收入诗中,却写得清旷通灵,味隽意永。
颔联写连绵起伏的青山,远处的云,沙滩上两位闲聊的老人。给人以缓缓流动之势和江岸村野淳真恬美的风情。诗人用“如龙入云”描摹,其意态形神就全都活了。“白发何人并沙语”,即从诗人眼中,展示了江岸村野的真淳风情。“何人”二字似问非问,更生一段景与兴会的韵致。
颈联以听觉感受为主,江上歌声答和回荡,船头雨声淙淙。这是和谐、欢悦、亲切的“声中景”,歌声和雨鸣交汇一片,刹那间打破前文所创造的安谧清宁之境,全诗带来了一种欢悦亲切的声情,而“篷下坐”的抒情主人公亦进入了心境澄朗的忘我之境。这两句诗放在船行江上的全景中涵咏,歌声在雨中船上,船在清波迭荡的江中,江在青峰入云的山岸间,而在这一切之上,更有飘洒无际的漫天绿雨,这两句诗,正是传写出了绝妙的“声中景”。
尾联写诗人推开船篷,以诗人凝思中的物换景移,将诗境推向了一个亲切而陌生的新天地,而翩翩远去的白鸥,像是牵着不尽的悠叹之情。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境界。
总之,这首诗描绘出了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山有河、有云有雨、有迷濛有清晰的流动着的立体画面,其中洋溢着轻松、欢悦的情调。诗中有一种表现生命搏动的清鲜活跃之气——那船家的欢悦棹歌,岸山的如龙入云,和江上白发人的亲切“并沙”之语,展现出了诗人行舟江南雨中的迷人风情,如夏日之新雨,飘过诗行,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片透心的清凉。全诗不着一典,只是就眼前景色一一收入诗中,却写得清旷通灵,味隽意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的是近景,有把橹的船家和江面的雨;颔联写连绵起伏的青山,沙滩上有两位闲聊的老人;颈联以听觉感受为主,江上歌声答和回荡,船头雨声淙淙;尾联写诗人推开船篷看去,是一片乡野与飞翔的白鸥,体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全诗不首一典,紧扣题“触目”二字,就眼前景色,信笔一一收入诗中,清旷通灵,味隽意永。数语之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远有近,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可爱的水墨图,平淡中泛漾着浓郁的水乡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高邮城
高邮城,城何长?城上种麦,城下种桑。昔日铁不如,今为耕种场。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桑阴阴,麦茫茫,终古不用城与隍。...
- 2
-
送张天师归龙虎山
闭户京城昼懒开, 初闻北觐却南回。冯夷击鼓乘龙出, 王子吹笙跨鹤来。囊里天书明日月, 匣中神剑閟风雷。回瞻魏阙红云拥, 应在山中看早梅。...
- 941
-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八句写月出及月色,一开始便紧紧捕捉月亮以切题,以写了月亮之妩媚、光明,然后写月亮照着武昌城外的景象,将近景与远景相连,引出离愁别绪;后四句写离别,以月为关合,将月与情相结;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难舍之情。...
- 4
-
梦武昌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 5
-
别武昌
欲归常恨迟,将行反愁遽。残年念骨肉,久客多亲故。伫立望江波,江波正东注。...
- 587
-
寒夜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 886
-
归舟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 962
-
晓出顺承门有怀何太虚
《晓出顺承门有怀何太虚》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平平而起,前两句写再次路过顺承门,追想前事,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妙在以“怅望”二字来带动,以风雨中相别来衬托自己的愁思。这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质朴的语言,凝聚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同情和无尽的怀念,也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失意与惆怅。”...
- 24
-
画鸭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 2
-
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 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