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七德舞

白居易 〔唐代〕
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
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
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
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
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
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
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
良臣魏徵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
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
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
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
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
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
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
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
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注释
1.旄(má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627),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徵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徵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徵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徵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说完痛哭。
7.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8.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剪须”二句: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二句: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乐府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这首诗是新乐府运动的产物,旨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艰苦创业的故事。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唐太宗为秦王时,军中就有《秦王破阵乐》,主要内容是歌颂太宗(当时为秦王)英勇善战的事迹。至贞观七年,唐太宗亲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正式更名为《七德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七德舞》咏叙了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经过和他即位后所推行的许多善政。开篇六句诗,简叙了《七德舞》的始作及流传经过,也说了白居易作此诗的动机。“太宗十八举义兵”六句概括了隋末唐初的十七年天翻地复的历史,可以说是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编年史。
李世民从一个十八岁的英俊少年到三十五岁的青年皇帝,在短短的十七年中完成了定都、建国、平乱、灭敌、即位、大治等空前未有的功业,其成功的秘决何在?因此诗中提出了“功成理定何神速”的问题,作者回答说是“速在推心置人腹”。所以“推心置人腹”五字可以看作是此诗的“诗眼”所在,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认为唐太宗之所以成功,在于对臣下至诚,“唯能却以则忠直者皆进,而险邪无自入矣”(《唐鉴》),诗中接着列举了李世民的一系列的“推心置人腹”的生动事例。
“亡卒遗骸散帛收”十句诗叙述了七件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身上体现了李世民以“至诚之”推入“他人之腹”。这些感人的事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关心人的死活”。李世民对待阵亡将士、黎民百姓、宿臣元勋、宫女死囚的感人肺腑的事绩,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者写到这里笔势一转,做了四句总结:“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李世民之能成帝业,不仅因为英勇善战,能把握形势捕捉战机夺取胜利,更主要的是能以至诚待人,急人所急,解人所忧,所以天下归心。直到他死后一百九十年到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人们还一直在歌颂他。
诗的最后六句是说李世民重制《七德舞》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是为了教育后代,进一步把李世民的崇高品德突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您可能感兴趣...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 ...

    540
  •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736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26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69
  •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 ...

    895
  •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235
  •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5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9
  •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

    581
  •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