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其三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其四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其五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其六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其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其八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京城宜春苑外,柳丝细细长,恰似舞女纤弱的腰肢,在春风中悠扬地轻飏。
那赤阑桥边,是美人相思断肠的地方。令人生愁的春水啊,你汇积了多少离人泪,日夜不停潺潺流淌。
其二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其三
钱塘才女苏小小,门前绿柳万千条。千丝万缕如细细的金线,柔情无限抚摸着平桥。
当东风轻轻地吹来,黄莺也无语悄悄。她深闭朱门拒来客,独伴春柳舞窈窕。
其四
皇宫内绿瓦檐头,一缕缕嫩黄的垂柳。得意春风自在地舞,惹起宫女伤春的忧愁。
晚风携来龙池雨,又将幽怨带上宫女心头。淋入高楼又轻拂着栏干,宫女却愁倚栏干愁更愁。
其五
邺城西边,馆娃宫外,万缕千丝的依依春柳。绿色连着远去的白帆,温柔地轻拂长堤渡口。
每一丝都牵挂着行人,系结着归心欲上归舟。芳草也怀着浓绿的恋情,却难比她缠绵在人心头。
其六
一对对金色的黄鹂鸟,轻舞在翠柳丛中啼叫。歌里滚动着清晨的露珠,歌声迎来了春的脚步悄悄。
我爱这春柳如丝如绦,丝丝连接成长线一条。一端牵连着我的思恋,一端在游子心头缠绕。
其七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染绿了雕凤窗棱,染绿了芙蓉绣帘。
景阳楼路边春柳万千,好似少女新妆的容颜。期待着朝阳轻柔地爱抚,期待着晨风里起舞翩翩。
其八
织机旁黄莺欢快地歌吟,歌唱着春光的来临。我却含泪停下了机梭,思念远在边关的爱人。
塞外的三月可还是那么寒冷,春风何时才能渡过玉门?这儿虽有低垂的杨柳,我却难享这春的温馨。
注释
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玉人:美人。肠断:一作“肠绝”。
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唐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
“须知”句: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须,一作“预”。丝,一作“枝”。
“杏花”句:意指杏花亦多情之物。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苏小:即苏小小,六朝时南齐名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家门前多种柳树。
毵(sān)毵:垂拂纷披的样子,形容杨柳细长的枝叶。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朱红色,表示尊贵。也指富贵人家。舞:《乐府诗集》《温飞卿诗集笺注》作“细”。
金缕:指春天嫩绿色的柳条。碧瓦沟:屋上碧绿的琉璃瓦槽。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六宫:古代天子立六宫。眉黛:同粉黛,指代妇女。古时妇女以黛色(青黑色的颜料)画眉。香:一作“春”。
晚:一作“晓”。龙池:池塘名,在唐玄宗故宅。
阑干:一作“栏干”,即栏杆。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
意:《温飞卿诗集笺注》作“思”。
袅枝:婆娑婀娜的柳枝。啼露:指柳枝沾露,如在啼泣。动:一作“惹”。
幸自:本自。自,一作“有”。
可惜:可爱。荡子:久行于外忘返之人。
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钟:一作“风”。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征:一作“行”。
塞:一作“寒”。萧索:景物凄凉。
其一
京城宜春苑外,柳丝细细长,恰似舞女纤弱的腰肢,在春风中悠扬地轻飏。
那赤阑桥边,是美人相思断肠的地方。令人生愁的春水啊,你汇积了多少离人泪,日夜不停潺潺流淌。
其二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其三
钱塘才女苏小小,门前绿柳万千条。千丝万缕如细细的金线,柔情无限抚摸着平桥。
当东风轻轻地吹来,黄莺也无语悄悄。她深闭朱门拒来客,独伴春柳舞窈窕。
其四
皇宫内绿瓦檐头,一缕缕嫩黄的垂柳。得意春风自在地舞,惹起宫女伤春的忧愁。
晚风携来龙池雨,又将幽怨带上宫女心头。淋入高楼又轻拂着栏干,宫女却愁倚栏干愁更愁。
其五
邺城西边,馆娃宫外,万缕千丝的依依春柳。绿色连着远去的白帆,温柔地轻拂长堤渡口。
每一丝都牵挂着行人,系结着归心欲上归舟。芳草也怀着浓绿的恋情,却难比她缠绵在人心头。
其六
一对对金色的黄鹂鸟,轻舞在翠柳丛中啼叫。歌里滚动着清晨的露珠,歌声迎来了春的脚步悄悄。
我爱这春柳如丝如绦,丝丝连接成长线一条。一端牵连着我的思恋,一端在游子心头缠绕。
其七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染绿了雕凤窗棱,染绿了芙蓉绣帘。
景阳楼路边春柳万千,好似少女新妆的容颜。期待着朝阳轻柔地爱抚,期待着晨风里起舞翩翩。
其八
织机旁黄莺欢快地歌吟,歌唱着春光的来临。我却含泪停下了机梭,思念远在边关的爱人。
塞外的三月可还是那么寒冷,春风何时才能渡过玉门?这儿虽有低垂的杨柳,我却难享这春的温馨。
注释
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玉人:美人。肠断:一作“肠绝”。
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唐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
“须知”句: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须,一作“预”。丝,一作“枝”。
“杏花”句:意指杏花亦多情之物。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苏小:即苏小小,六朝时南齐名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家门前多种柳树。
毵(sān)毵:垂拂纷披的样子,形容杨柳细长的枝叶。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朱红色,表示尊贵。也指富贵人家。舞:《乐府诗集》《温飞卿诗集笺注》作“细”。
金缕:指春天嫩绿色的柳条。碧瓦沟:屋上碧绿的琉璃瓦槽。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六宫:古代天子立六宫。眉黛:同粉黛,指代妇女。古时妇女以黛色(青黑色的颜料)画眉。香:一作“春”。
晚:一作“晓”。龙池:池塘名,在唐玄宗故宅。
阑干:一作“栏干”,即栏杆。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
意:《温飞卿诗集笺注》作“思”。
袅枝:婆娑婀娜的柳枝。啼露:指柳枝沾露,如在啼泣。动:一作“惹”。
幸自:本自。自,一作“有”。
可惜:可爱。荡子:久行于外忘返之人。
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钟:一作“风”。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征:一作“行”。
塞:一作“寒”。萧索:景物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整体鉴赏
《杨柳八首》,除第六首无具体地点外,其余七首,则分咏宜春苑外、南内墙东、苏小门前、龙池边上、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边、景阳楼畔、塞门三月之柳,多数与宫苑有关。
从内容和艺术上看,第一首诗咏长安郊外之柳,将美好的春景与美人的心情联系起来,渲染缠绵的离人伤怀之意,将咏物与伤怀融为一体,风格婉约含蓄;第二首诗写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诗中以杏花衬托因柳而起的离情,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构思精妙,别有新意;第三首诗重在咏写杭州西湖之柳的风姿神态,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咏物与写人和谐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第四首诗似写宫女望柳而自伤,蕴含着慨叹人生如梦的情感,寓情于景,移情于物,达到物我交融,物有尽而意有余的艺术境界;第五首诗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运用句中自对的方式构成风华流美的格调和柔美风流的景致,显示出一种摇曳的风神;第六首诗似是借咏春柳抒写怀人之情,诗中运用比兴和想象手法,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悠悠情思,含蓄深婉;第七首诗从不同角度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结构上起承转合,开阖有致,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第八首诗写春日织妇的怀远之情,描绘两幅画面,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显示了诗到词过渡状态的特征。
这八首诗,唯末首内容近于传统的征人思妇之作,其他各首,均系泛咏柳之柔美袅娜,牵系人心。此类作品,自不必以“比讽隐含”求之解之,亦不必泥定其内容系借柳喻女子。如第一首诗,柳不必泥解为宫妓,诗亦不必看作宫怨,其佳处全在情韵风致音律格调之美。这些诗,即便略含寓意,多为抒发一种总体的气氛,创造一种流美的格调,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名家点评
明人汤显祖:《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唯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极其妙。如“飞入宫墙不见人”、“随风好去落谁家”、“万树千条各自垂”等什,皆感物写怀,言不尽意,真托咏之名匠也。此中三、五、卒章,真堪方驾刘、白。(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
清人郑文焯: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郑文焯批校《花间集》)
其一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风神旖旎,得题之神。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一渠春水赤栏桥”,顾况诗:“水边杨柳赤栏桥。”是也。此言柳条虽新,而舞腰不在。玉人感物自伤,不觉一沟春水,已流过赤栏桥边。而桥边杨柳,更觉依依可怜也!
其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言柳乃无情之物,非杏花可比。杏花未肯似柳之无情,何为亦令人断肠耶!
其三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白居易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是则苏小家多柳也。毵:思甘切,毵毵,细长貌。温庭筠诗:“神交花冉冉,眉语柳毵毵。”韦庄诗:“不那离情酒半酣,晴烟漠漠柳毵毵。”皆其例。
其四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新词丽句,令人想见张绪风流。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此言宫中柳条,犹带明皇恩泽也。
其五
明人凌宏宪《唐诗广选》:杨用修曰:“王孙”、“芳草”,创自《楚词》;而咏入诗句,则是谢、陆始。唐人竞相效慕,好以此作。
明人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美色可爱,非关柳茂。
明人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宗臣曰:构语闲旷,结趣潇散,豪纵肖然。唐汝询曰:馆娃、邺城多柳,“映帆”、“拂堤”,状其盛也。古人见春草而思王孙,我以为添王孙归意者,在此不在彼。周珽曰:推开春草,为杨柳立门户,一种深思,含蓄不尽。奇意奇调,超出此题多矣。郭濬曰:“系”字实着柳上,妙。落句反结,有情。
明人邢昉《唐风定》:骨韵苍古,不特声调之美,所以高于清江一曲也。
明人唐汝询《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借客尊主之法。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言王孙归意虽切,而杨柳能系之,非为春草之故,盖讽惑溺之士也。
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馆娃宫,吴地;邺城,魏都。此二处多柳树,远近皆是。“映征帆”与“拂堤”,乃是衬贴的字面。“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此不是翻案,又不是重添注脚。作诗要知宾主,此题是《杨柳枝》,则柳为主,定当抬举他也。此诗妙有风致。
清人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意生新。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声情绵邈,“系”字甚佳。与白傅“永丰”一首,可谓异曲同工。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王孙思归,本以芳草,今见柳条,虽与芳草不同,而牵系归情则一也。
其六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荡子,为久行在外,流荡忘返者。古诗:“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梁简文帝《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皆其例。
其七
近人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言清晓柳色清新,如晨妆初罢,以待晓风也。“万木无风待雨来”,可为“待”字笺。此句为承上景阳楼而来,极有境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凤凰窗:当为宫内之窗,绣芙蓉,窗内之帐。此言窗帐之属,皆因柳而生色也。景阳:宫名,在今江苏江宁北。此言楼边之路,因柳线千条,故晓风清爽。(一面句)承上言宫女一面晓妆,一面领略此柳风也。
其八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此咏塞门柳也。感莺语而伤春,却停梭而忆远;悲塞门之萧索,犹春到而不知。少妇闺中,能无垂泪?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结句乃进一层说。塞上三月尚无柳,故曰“三月犹萧索”。结言纵有柳亦不觉是春时,征人之情苦矣,此所以思之垂泪也。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塞门”二句,亦犹“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而翻用之,亦复绮怨撩人。
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塞门”两句,翻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更深一层。
《杨柳八首》,除第六首无具体地点外,其余七首,则分咏宜春苑外、南内墙东、苏小门前、龙池边上、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边、景阳楼畔、塞门三月之柳,多数与宫苑有关。
从内容和艺术上看,第一首诗咏长安郊外之柳,将美好的春景与美人的心情联系起来,渲染缠绵的离人伤怀之意,将咏物与伤怀融为一体,风格婉约含蓄;第二首诗写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诗中以杏花衬托因柳而起的离情,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构思精妙,别有新意;第三首诗重在咏写杭州西湖之柳的风姿神态,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咏物与写人和谐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第四首诗似写宫女望柳而自伤,蕴含着慨叹人生如梦的情感,寓情于景,移情于物,达到物我交融,物有尽而意有余的艺术境界;第五首诗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运用句中自对的方式构成风华流美的格调和柔美风流的景致,显示出一种摇曳的风神;第六首诗似是借咏春柳抒写怀人之情,诗中运用比兴和想象手法,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悠悠情思,含蓄深婉;第七首诗从不同角度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结构上起承转合,开阖有致,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第八首诗写春日织妇的怀远之情,描绘两幅画面,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显示了诗到词过渡状态的特征。
这八首诗,唯末首内容近于传统的征人思妇之作,其他各首,均系泛咏柳之柔美袅娜,牵系人心。此类作品,自不必以“比讽隐含”求之解之,亦不必泥定其内容系借柳喻女子。如第一首诗,柳不必泥解为宫妓,诗亦不必看作宫怨,其佳处全在情韵风致音律格调之美。这些诗,即便略含寓意,多为抒发一种总体的气氛,创造一种流美的格调,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名家点评
明人汤显祖:《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唯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极其妙。如“飞入宫墙不见人”、“随风好去落谁家”、“万树千条各自垂”等什,皆感物写怀,言不尽意,真托咏之名匠也。此中三、五、卒章,真堪方驾刘、白。(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
清人郑文焯: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郑文焯批校《花间集》)
其一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风神旖旎,得题之神。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一渠春水赤栏桥”,顾况诗:“水边杨柳赤栏桥。”是也。此言柳条虽新,而舞腰不在。玉人感物自伤,不觉一沟春水,已流过赤栏桥边。而桥边杨柳,更觉依依可怜也!
其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言柳乃无情之物,非杏花可比。杏花未肯似柳之无情,何为亦令人断肠耶!
其三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白居易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是则苏小家多柳也。毵:思甘切,毵毵,细长貌。温庭筠诗:“神交花冉冉,眉语柳毵毵。”韦庄诗:“不那离情酒半酣,晴烟漠漠柳毵毵。”皆其例。
其四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新词丽句,令人想见张绪风流。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此言宫中柳条,犹带明皇恩泽也。
其五
明人凌宏宪《唐诗广选》:杨用修曰:“王孙”、“芳草”,创自《楚词》;而咏入诗句,则是谢、陆始。唐人竞相效慕,好以此作。
明人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美色可爱,非关柳茂。
明人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宗臣曰:构语闲旷,结趣潇散,豪纵肖然。唐汝询曰:馆娃、邺城多柳,“映帆”、“拂堤”,状其盛也。古人见春草而思王孙,我以为添王孙归意者,在此不在彼。周珽曰:推开春草,为杨柳立门户,一种深思,含蓄不尽。奇意奇调,超出此题多矣。郭濬曰:“系”字实着柳上,妙。落句反结,有情。
明人邢昉《唐风定》:骨韵苍古,不特声调之美,所以高于清江一曲也。
明人唐汝询《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借客尊主之法。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言王孙归意虽切,而杨柳能系之,非为春草之故,盖讽惑溺之士也。
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馆娃宫,吴地;邺城,魏都。此二处多柳树,远近皆是。“映征帆”与“拂堤”,乃是衬贴的字面。“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此不是翻案,又不是重添注脚。作诗要知宾主,此题是《杨柳枝》,则柳为主,定当抬举他也。此诗妙有风致。
清人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意生新。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声情绵邈,“系”字甚佳。与白傅“永丰”一首,可谓异曲同工。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王孙思归,本以芳草,今见柳条,虽与芳草不同,而牵系归情则一也。
其六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荡子,为久行在外,流荡忘返者。古诗:“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梁简文帝《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皆其例。
其七
近人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言清晓柳色清新,如晨妆初罢,以待晓风也。“万木无风待雨来”,可为“待”字笺。此句为承上景阳楼而来,极有境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凤凰窗:当为宫内之窗,绣芙蓉,窗内之帐。此言窗帐之属,皆因柳而生色也。景阳:宫名,在今江苏江宁北。此言楼边之路,因柳线千条,故晓风清爽。(一面句)承上言宫女一面晓妆,一面领略此柳风也。
其八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此咏塞门柳也。感莺语而伤春,却停梭而忆远;悲塞门之萧索,犹春到而不知。少妇闺中,能无垂泪?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结句乃进一层说。塞上三月尚无柳,故曰“三月犹萧索”。结言纵有柳亦不觉是春时,征人之情苦矣,此所以思之垂泪也。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塞门”二句,亦犹“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而翻用之,亦复绮怨撩人。
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塞门”两句,翻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更深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云:《杨柳》一名《柳枝》,源于隋代民间歌曲,名载《教坊记》,多用于笛乐。刘禹锡、白居易均有诗咏及此。温庭筠大和、开成年间似曾从裴度游,而裴度于此期间与刘禹锡、白居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则温庭筠有可能在此期间结识刘、白,《杨柳八首》或即在此期间模仿酬和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杨柳八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柳诗。第一首咏长安郊外之柳,蕴含感物自伤的情思;第二首写因柳色触发起的伤别之情;第三首咏写杭州西湖之柳的风姿神态;第四首咏写宫柳,似寄托宫怨;第五首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第六首似是借咏春柳抒写怀人之思;第七首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第八首写春日织妇的忆念征人之情。八首诗中,唯末首内容近于传统的征人思妇之作,其他各首,均系泛咏柳之柔美袅娜,牵系人心。全诗格调婉转,音律谐美,风致优雅,情韵悠长,显示了从诗到词过渡状态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 1
-
杨柳枝·南内墙东御路旁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 396
-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 9
-
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 2
-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 5
-
酒泉子·罗带惹香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 3
-
酒泉子·楚女不归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玉钗斜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 4
-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 5
-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 4
-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