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杨柳八首

温庭筠 〔唐代〕
其一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其三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其四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其五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其六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其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其八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京城宜春苑外,柳丝细细长,恰似舞女纤弱的腰肢,在春风中悠扬地轻飏。
那赤阑桥边,是美人相思断肠的地方。令人生愁的春水啊,你汇积了多少离人泪,日夜不停潺潺流淌。
其二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其三
钱塘才女苏小小,门前绿柳万千条。千丝万缕如细细的金线,柔情无限抚摸着平桥。
当东风轻轻地吹来,黄莺也无语悄悄。她深闭朱门拒来客,独伴春柳舞窈窕。
其四
皇宫内绿瓦檐头,一缕缕嫩黄的垂柳。得意春风自在地舞,惹起宫女伤春的忧愁。
晚风携来龙池雨,又将幽怨带上宫女心头。淋入高楼又轻拂着栏干,宫女却愁倚栏干愁更愁。
其五
邺城西边,馆娃宫外,万缕千丝的依依春柳。绿色连着远去的白帆,温柔地轻拂长堤渡口。
每一丝都牵挂着行人,系结着归心欲上归舟。芳草也怀着浓绿的恋情,却难比她缠绵在人心头。
其六
一对对金色的黄鹂鸟,轻舞在翠柳丛中啼叫。歌里滚动着清晨的露珠,歌声迎来了春的脚步悄悄。
我爱这春柳如丝如绦,丝丝连接成长线一条。一端牵连着我的思恋,一端在游子心头缠绕。
其七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染绿了雕凤窗棱,染绿了芙蓉绣帘。
景阳楼路边春柳万千,好似少女新妆的容颜。期待着朝阳轻柔地爱抚,期待着晨风里起舞翩翩。
其八
织机旁黄莺欢快地歌吟,歌唱着春光的来临。我却含泪停下了机梭,思念远在边关的爱人。
塞外的三月可还是那么寒冷,春风何时才能渡过玉门?这儿虽有低垂的杨柳,我却难享这春的温馨。
注释
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玉人:美人。肠断:一作“肠绝”。
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唐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
“须知”句: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须,一作“预”。丝,一作“枝”。
“杏花”句:意指杏花亦多情之物。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苏小:即苏小小,六朝时南齐名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家门前多种柳树。
毵(sān)毵:垂拂纷披的样子,形容杨柳细长的枝叶。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朱红色,表示尊贵。也指富贵人家。舞:《乐府诗集》《温飞卿诗集笺注》作“细”。
金缕:指春天嫩绿色的柳条。碧瓦沟:屋上碧绿的琉璃瓦槽。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六宫:古代天子立六宫。眉黛:同粉黛,指代妇女。古时妇女以黛色(青黑色的颜料)画眉。香:一作“春”。
晚:一作“晓”。龙池:池塘名,在唐玄宗故宅。
阑干:一作“栏干”,即栏杆。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
意:《温飞卿诗集笺注》作“思”。
袅枝:婆娑婀娜的柳枝。啼露:指柳枝沾露,如在啼泣。动:一作“惹”。
幸自:本自。自,一作“有”。
可惜:可爱。荡子:久行于外忘返之人。
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钟:一作“风”。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征:一作“行”。
塞:一作“寒”。萧索:景物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整体鉴赏
《杨柳八首》,除第六首无具体地点外,其余七首,则分咏宜春苑外、南内墙东、苏小门前、龙池边上、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边、景阳楼畔、塞门三月之柳,多数与宫苑有关。
从内容和艺术上看,第一首诗咏长安郊外之柳,将美好的春景与美人的心情联系起来,渲染缠绵的离人伤怀之意,将咏物与伤怀融为一体,风格婉约含蓄;第二首诗写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诗中以杏花衬托因柳而起的离情,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构思精妙,别有新意;第三首诗重在咏写杭州西湖之柳的风姿神态,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咏物与写人和谐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第四首诗似写宫女望柳而自伤,蕴含着慨叹人生如梦的情感,寓情于景,移情于物,达到物我交融,物有尽而意有余的艺术境界;第五首诗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运用句中自对的方式构成风华流美的格调和柔美风流的景致,显示出一种摇曳的风神;第六首诗似是借咏春柳抒写怀人之情,诗中运用比兴和想象手法,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悠悠情思,含蓄深婉;第七首诗从不同角度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结构上起承转合,开阖有致,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第八首诗写春日织妇的怀远之情,描绘两幅画面,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显示了诗到词过渡状态的特征。
这八首诗,唯末首内容近于传统的征人思妇之作,其他各首,均系泛咏柳之柔美袅娜,牵系人心。此类作品,自不必以“比讽隐含”求之解之,亦不必泥定其内容系借柳喻女子。如第一首诗,柳不必泥解为宫妓,诗亦不必看作宫怨,其佳处全在情韵风致音律格调之美。这些诗,即便略含寓意,多为抒发一种总体的气氛,创造一种流美的格调,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名家点评
明人汤显祖:《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唯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极其妙。如“飞入宫墙不见人”、“随风好去落谁家”、“万树千条各自垂”等什,皆感物写怀,言不尽意,真托咏之名匠也。此中三、五、卒章,真堪方驾刘、白。(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
清人郑文焯: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郑文焯批校《花间集》)
其一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风神旖旎,得题之神。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一渠春水赤栏桥”,顾况诗:“水边杨柳赤栏桥。”是也。此言柳条虽新,而舞腰不在。玉人感物自伤,不觉一沟春水,已流过赤栏桥边。而桥边杨柳,更觉依依可怜也!
其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言柳乃无情之物,非杏花可比。杏花未肯似柳之无情,何为亦令人断肠耶!
其三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白居易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是则苏小家多柳也。毵:思甘切,毵毵,细长貌。温庭筠诗:“神交花冉冉,眉语柳毵毵。”韦庄诗:“不那离情酒半酣,晴烟漠漠柳毵毵。”皆其例。
其四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新词丽句,令人想见张绪风流。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此言宫中柳条,犹带明皇恩泽也。
其五
明人凌宏宪《唐诗广选》:杨用修曰:“王孙”、“芳草”,创自《楚词》;而咏入诗句,则是谢、陆始。唐人竞相效慕,好以此作。
明人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美色可爱,非关柳茂。
明人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宗臣曰:构语闲旷,结趣潇散,豪纵肖然。唐汝询曰:馆娃、邺城多柳,“映帆”、“拂堤”,状其盛也。古人见春草而思王孙,我以为添王孙归意者,在此不在彼。周珽曰:推开春草,为杨柳立门户,一种深思,含蓄不尽。奇意奇调,超出此题多矣。郭濬曰:“系”字实着柳上,妙。落句反结,有情。
明人邢昉《唐风定》:骨韵苍古,不特声调之美,所以高于清江一曲也。
明人唐汝询《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借客尊主之法。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言王孙归意虽切,而杨柳能系之,非为春草之故,盖讽惑溺之士也。
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馆娃宫,吴地;邺城,魏都。此二处多柳树,远近皆是。“映征帆”与“拂堤”,乃是衬贴的字面。“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此不是翻案,又不是重添注脚。作诗要知宾主,此题是《杨柳枝》,则柳为主,定当抬举他也。此诗妙有风致。
清人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意生新。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声情绵邈,“系”字甚佳。与白傅“永丰”一首,可谓异曲同工。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王孙思归,本以芳草,今见柳条,虽与芳草不同,而牵系归情则一也。
其六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荡子,为久行在外,流荡忘返者。古诗:“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梁简文帝《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皆其例。
其七
近人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言清晓柳色清新,如晨妆初罢,以待晓风也。“万木无风待雨来”,可为“待”字笺。此句为承上景阳楼而来,极有境界。
近人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凤凰窗:当为宫内之窗,绣芙蓉,窗内之帐。此言窗帐之属,皆因柳而生色也。景阳:宫名,在今江苏江宁北。此言楼边之路,因柳线千条,故晓风清爽。(一面句)承上言宫女一面晓妆,一面领略此柳风也。
其八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此咏塞门柳也。感莺语而伤春,却停梭而忆远;悲塞门之萧索,犹春到而不知。少妇闺中,能无垂泪?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结句乃进一层说。塞上三月尚无柳,故曰“三月犹萧索”。结言纵有柳亦不觉是春时,征人之情苦矣,此所以思之垂泪也。
近人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塞门”二句,亦犹“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而翻用之,亦复绮怨撩人。
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塞门”两句,翻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更深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云:《杨柳》一名《柳枝》,源于隋代民间歌曲,名载《教坊记》,多用于笛乐。刘禹锡、白居易均有诗咏及此。温庭筠大和、开成年间似曾从裴度游,而裴度于此期间与刘禹锡、白居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则温庭筠有可能在此期间结识刘、白,《杨柳八首》或即在此期间模仿酬和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杨柳八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柳诗。第一首咏长安郊外之柳,蕴含感物自伤的情思;第二首写因柳色触发起的伤别之情;第三首咏写杭州西湖之柳的风姿神态;第四首咏写宫柳,似寄托宫怨;第五首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第六首似是借咏春柳抒写怀人之思;第七首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第八首写春日织妇的忆念征人之情。八首诗中,唯末首内容近于传统的征人思妇之作,其他各首,均系泛咏柳之柔美袅娜,牵系人心。全诗格调婉转,音律谐美,风致优雅,情韵悠长,显示了从诗到词过渡状态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