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千年的斑竹林还是那么青翠,长伴着神娥,覆盖着青碧的流水。
田家少女的歌声正在秋野飘荡,山陵的竹叶上却染着点点红泪。
遥远的苍梧弥漫着凄凄别情,巫山蜀山的云雨只能在梦中相通。
幽怨的秋思吹上青苍的枫树林,凉夜的波间古龙在悲凄地长吟。
注释
湘妃:舜的两个妃子,死后成为湘神,称为湘夫人。
筠(yún)竹:斑竹。
神娥:即湘妃,一作“秦娥”。
蛮娘:湘中村女。
九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离鸾别凤:指舜葬于苍梧,二妃死于湘水中,并未合葬。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
巫云蜀雨:借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比喻舜与二妃相往来。
青枫:一作“清峰”。
吟古龙:即古龙吟。指松树形状如龙,被风吹,发出的声响。
千年的斑竹林还是那么青翠,长伴着神娥,覆盖着青碧的流水。
田家少女的歌声正在秋野飘荡,山陵的竹叶上却染着点点红泪。
遥远的苍梧弥漫着凄凄别情,巫山蜀山的云雨只能在梦中相通。
幽怨的秋思吹上青苍的枫树林,凉夜的波间古龙在悲凄地长吟。
注释
湘妃:舜的两个妃子,死后成为湘神,称为湘夫人。
筠(yún)竹:斑竹。
神娥:即湘妃,一作“秦娥”。
蛮娘:湘中村女。
九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离鸾别凤:指舜葬于苍梧,二妃死于湘水中,并未合葬。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
巫云蜀雨:借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比喻舜与二妃相往来。
青枫:一作“清峰”。
吟古龙:即古龙吟。指松树形状如龙,被风吹,发出的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史载唐德宗时期,郜国大长公主“适萧升,女为太子妃,恩礼甚厚。主素不谨,有李昇出入其第。或告主淫乱,且为厌祷。上大怒,幽之禁中,流昇于岭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诗正如标题所揭示的那样,写的是神话传说中湘妃的不幸遭遇,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是一首爱情的赞歌,在写法上别具一格:不写生前的传说,而写死后的情感;不写悲剧的本身,而写悲剧的后果;不写悲剧的过程,而写悲剧的气氛。由此而创造出另一个自然世界与情感世界,使读者有如闻如见的亲身感受。
一开篇诗人就以饱蘸情感和具有丰富想象的诗笔写道:“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其中,“千年”、“长伴”、“老不死”说明时间的久长而爱情之花永不凋谢。二妃本来因痛哭而死,但“死”并非爱情的终结,相反,真正的爱情将永世长存,其凭证便是永远年轻的“筠竹”。此竹不仅永世永生伴随着“神娥”,而且由于滋生繁茂,甚至覆盖了整个湘江的流水。用语貌似夸张,实写爱情的巨大能量。这里,诗人从最具神话色彩的斑竹写起,是因为斑竹是湘妃洒泪而成,是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所以最能显示出这一故事的神髓。接着的“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二句由写湘妃转入写虞舜葬地。前句以动喻静,通过耳之所闻来形容九疑山之高大宽广及其深邃寂静。“蛮娘”、“吟弄”、“九山”、“静绿”等意境使人自然联想到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之后的“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二句承前,写湘妃与舜两地睽隔,只能在梦中相见。舜葬苍梧,妃死湘水,两地相距虽不甚远,但峰峦隔阻,还有云山雾障。在此无可奈何之际,只有象巫山神女那样,梦中能得一见了。其中,“遥相通”说明二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结尾的“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二句转写湘妃。此诗以咏湘妃为主,所以结句与开篇相照应,极写湘妃死后的悲痛与孤寂。“巫云蜀雨”虽可一面,但大量时间却忍受着死别的熬煎。其难以排遣的愁怨仿佛云雾烟霭一般,凝聚于洞庭湖宽广的空间。当秋日来临之际。更增添了其悲痛的气氛,有如《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幽愁秋气上青枫”一句的情感容量便包含了《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凉夜波间吟古龙”一句运用“龙”这一意象创造了悲剧气氛。其中,“凉夜”乘“秋”而言,凉,既是体肤之感觉,又是心理的感受与环境的悲凉。
全诗仿《楚辞》而作,歌咏古事,构思精巧,动静结合,画面灵动,极幽清凄迷,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又绚丽的画面,通过写生离死别的爱情来寄托诗人的审美意识和对“湘妃”这一悲剧的认知。在用词上,“寒空”、“幽愁”、“秋气”、“凉夜”等具有冷色调的词汇既突出清幽的情境,又为这首浪漫的诗作添上扼腕的叹息。
一开篇诗人就以饱蘸情感和具有丰富想象的诗笔写道:“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其中,“千年”、“长伴”、“老不死”说明时间的久长而爱情之花永不凋谢。二妃本来因痛哭而死,但“死”并非爱情的终结,相反,真正的爱情将永世长存,其凭证便是永远年轻的“筠竹”。此竹不仅永世永生伴随着“神娥”,而且由于滋生繁茂,甚至覆盖了整个湘江的流水。用语貌似夸张,实写爱情的巨大能量。这里,诗人从最具神话色彩的斑竹写起,是因为斑竹是湘妃洒泪而成,是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所以最能显示出这一故事的神髓。接着的“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二句由写湘妃转入写虞舜葬地。前句以动喻静,通过耳之所闻来形容九疑山之高大宽广及其深邃寂静。“蛮娘”、“吟弄”、“九山”、“静绿”等意境使人自然联想到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之后的“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二句承前,写湘妃与舜两地睽隔,只能在梦中相见。舜葬苍梧,妃死湘水,两地相距虽不甚远,但峰峦隔阻,还有云山雾障。在此无可奈何之际,只有象巫山神女那样,梦中能得一见了。其中,“遥相通”说明二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结尾的“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二句转写湘妃。此诗以咏湘妃为主,所以结句与开篇相照应,极写湘妃死后的悲痛与孤寂。“巫云蜀雨”虽可一面,但大量时间却忍受着死别的熬煎。其难以排遣的愁怨仿佛云雾烟霭一般,凝聚于洞庭湖宽广的空间。当秋日来临之际。更增添了其悲痛的气氛,有如《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幽愁秋气上青枫”一句的情感容量便包含了《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凉夜波间吟古龙”一句运用“龙”这一意象创造了悲剧气氛。其中,“凉夜”乘“秋”而言,凉,既是体肤之感觉,又是心理的感受与环境的悲凉。
全诗仿《楚辞》而作,歌咏古事,构思精巧,动静结合,画面灵动,极幽清凄迷,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又绚丽的画面,通过写生离死别的爱情来寄托诗人的审美意识和对“湘妃”这一悲剧的认知。在用词上,“寒空”、“幽愁”、“秋气”、“凉夜”等具有冷色调的词汇既突出清幽的情境,又为这首浪漫的诗作添上扼腕的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湘妃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 0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 710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 930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 595
-
感讽五首·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 ...
- 719
-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 4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 734
-
感讽五首·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 1
-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 0
-
感讽五首·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 0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