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忆王孙·集句

辛弃疾 〔宋代〕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登山临水送别知心友人归去,最令人悲伤的是难以再见的别离。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往昔的人已不见,只见每年秋天北雁南飞
注释:

⑴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等。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
⑵“登山”句:语出宋玉《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登山临水,登上高山,面临流水。谓在山水间盘桓。
⑶“悲莫”句:语出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生别离,难以再见的离别。
⑷“不用”句: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落晖,夕阳。
⑸昔人非:语出苏轼《陌上花》诗:“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⑹“惟有”句:语出李峤《汾阴行》诗:“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惟,同“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从内容看,此词大致创作于辛弃疾首次赋闲居上饶带湖时期,时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忆王孙》是辛弃疾词集中仅有的一首集句词。集句词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别有一番情趣。
此词首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借用《楚辞·九辩》语句点出送别之意。自从宋玉写了《九辩》之后,悲伤的感情与萧瑟的秋景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抒写悲秋的感情,也成为历代文人的一大传统。辛词既用《九辩》成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伤,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句也含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别之情。
“悲莫悲兮生别离”,见于《楚辞·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从此句可以推知,辛弃疾所送别的是刚刚结识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伤。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并称,辛弃疾将宋玉和屈原的词句组合一起,不仅意思连贯,而且使人读起来分外有味,可以说集得巧。
“不用登临怨落晖”,袭用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句子。这里“登临”二字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落日斜晖,暮色降临,朋友相聚,兴犹未尽,不觉又到了分手时刻,登临送别,不禁使人分外伤感。为此,人们常常怨恨落晖无情。另一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绿水,本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怨恨的。这句意似排遣,实为深沉的离别之恨。
“昔人非”,取自北宋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诗句,限于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犹是”与不用怨落晖紧紧相承。“昔人非”一句寓意深刻,其中包含着无限世事更替、人情变幻之意。
结句“惟有年年秋雁飞”,出自唐代李峤《汾阴行》。《汾阴行》以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祠的盛况反衬眼前所见的凄凉。可见,辛弃疾由送别写起,逐步扩大到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北方沦陷的领土,故主张坚决抗金的辛弃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这首词虽是集古句而成的送别词,但写得如此深沉,并且转接自如,表现出辛弃疾词的创作的深厚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