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为歼敌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也以掌翰墨的书记身份奉命随行。
告别的宴会规模极为宏大,雄伟的军队气势震撼了整个洛城。
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境秋风劲吹之日定能传来平定的捷报。
注释
崔(cuī)融(róng):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
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洛(luò)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旗帜、军旗。
朔(shuò)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古北:指北方边境。
为歼敌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也以掌翰墨的书记身份奉命随行。
告别的宴会规模极为宏大,雄伟的军队气势震撼了整个洛城。
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境秋风劲吹之日定能传来平定的捷报。
注释
崔(cuī)融(róng):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
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洛(luò)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旗帜、军旗。
朔(shuò)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古北:指北方边境。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首诗是杜审言为好友崔融而作,崔融时任唐代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友人踏上征程,投身远征之地,自然少不了关于行军和战斗的事迹。然而,诗人却以一种巧妙的手法,通过烘托氛围,从另一侧面切入,描绘了送别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内涵,使其结构更为清晰有序,同时也更加生动。在诗篇中,通过对比“君王”与“书记”,以及“行”与“远”之间的巧妙呼应,诗人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称赞和羡慕之情。这其中蕴含着诗人真挚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期盼他能够在征战中有所建树,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紧接上文,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通过充满激情的情感、富有想象力的构思和夸张的表达,赋予整个结构以严谨的呈现,以此刻画出征途上那激昂隆重的送别场景以及壮观雄伟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友人踏上征程,投身远征之地,自然少不了关于行军和战斗的事迹。然而,诗人却以一种巧妙的手法,通过烘托氛围,从另一侧面切入,描绘了送别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内涵,使其结构更为清晰有序,同时也更加生动。在诗篇中,通过对比“君王”与“书记”,以及“行”与“远”之间的巧妙呼应,诗人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称赞和羡慕之情。这其中蕴含着诗人真挚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期盼他能够在征战中有所建树,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紧接上文,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通过充满激情的情感、富有想象力的构思和夸张的表达,赋予整个结构以严谨的呈现,以此刻画出征途上那激昂隆重的送别场景以及壮观雄伟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攻陷营州,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吴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崔融也随军东征。崔融当时在武三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他出征时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送崔融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夜月边尘影,秋风陇水声。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 2
-
送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 717
-
经行岚州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 4
-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 1
-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 2
-
南海乱石山作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閟。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 0
-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坐携馀兴往,还似未离群。...
- 2
-
赋得妾薄命
《妾薄命》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作者杜审言用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来赋乐府古题,借美人失宠寄托流贬不遇之意,通过环境的渲染映衬和心理的细致刻画,精心塑造了一位遭受遗弃而幽怨多情的女子的形象,充满着缠绵悱恻之意,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沉忧思。...
- 1
-
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 1
-
守岁侍宴应制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 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