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醽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
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
注释
春夕:春天的夜晚。
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罢:停止。蛮奴:诗人自称。宋以前男女皆可称“奴”。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时楚地,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故诗人自称“蛮奴”。
醽醁(línglù):又作“醽渌”,古代的一种美酒,也称“醽酒”。醽,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馀(yú):残留。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蜡:蜡烛。
寒泪:春寒中熔化的蜡脂。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
明胡震亨谓:皮日休“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唐音癸签》卷八)。这首中举后写的《春夕酒醒》与诗人得第前写的另一首诗《闲夜酒醒》相比,风格上有很大不同。两首诗同是写酒后醒来孤独之感,但与“朴涩无采”,语言清新的《闲夜酒醒》相比,《春夕酒醒》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四弦”的乐声,酃醁的“馀香”,“翠炉”“红蜡”的色彩,“珊瑚”的美丽多姿,辞藻华丽,斐然多彩,正表现出“才笔开横”、文辞“奇艳”的艺术特色。
-
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 772
-
桃花赋
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 ...
- 528
-
农父谣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 0
-
卒妻怨
《卒妻怨》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叙述了唐末那个时代饿殍遍地,壮男卫戍,死在战场,家中妻老无人抚养,走死逃亡的悲惨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痛恨。...
- 0
-
三羞诗三首
《三羞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笔锋犀利练达,直陈所见所感,对黑暗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的揭露。全诗语言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
- 5
-
哀陇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 1
-
读司马法
《读司马法》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作品。这是作者阅读古代兵书《司马法》而作的读后感。作者从书中内容联想到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以犀利的笔触抨击了晚唐的社会现实。这篇文章采用对比立论,语精意明,论证严密,虽篇幅短小,但文笔一气呵成,文势抑扬起伏,在写作手法上典型地体现了皮日休的散文特色。...
- 116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鞠侯
堪羡鞠侯国,碧岩千万重。烟萝为印绶,云壑是堤封。泉遣狙公护,果教ce子供。尔徒如不死,应得蹑玄踪。...
- 5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潺湲洞
阴宫何处渊,到此洞潺湲。敲碎一轮月,熔销半段天。响高吹谷动,势急喷云旋。料得深秋夜,临流尽古仙。...
- 1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樊榭
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石洞哄人笑,松声惊鹿眠。井香为大药,鹤语是灵篇。欲买重栖隐,云峰不售钱。...
- 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