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长干曲

佚名 〔南北朝〕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
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迎面的风浪有意相邀,采菱的小舟不怕风摇。
妾家就住在扬子江畔,随时可以拨弄广陵潮。
注释:
①选自《乐府诗集·卷七十二·杂曲歌辞十二》。
②逆浪:迎面打来的浪头。邀:遮留、阻拦。这句话是说:逆水行舟时迎面打来的浪头好象是故意要挡住人的去路。
③菱舟:小船。
④妾:古时女子的自称。扬子:即扬子津,长江上的一个渡口,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
⑤便(piān):便习,习惯。
⑥广陵:古郡名,广陵郡治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广陵潮,指这一带扬子江中的潮水。弄潮,即驾舟在浪潮中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南朝民歌多描写男女恋情,风流妩媚。这首《长干行》也是情歌,不过,诗中的女子颇有一股飒爽英气,不似其它情歌里的女主人公那样缠绵;而采菱女驾舟出没于风浪中的场面,又颇具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上,一叶扁舟在浪尖上颠簸,在浪谷间滑行,仿佛随时都会被巨浪打翻,令旁观者心颤。而划船的女子却镇定自若。她说:“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逆浪”,即顶着浪涛。她说自己是特意选了这么一个风急浪大的时刻,顶着浪头前来相邀的。言外之意:风平浪静,哪里比得上此刻有意思呢?!她非常自信地说:“菱舟不怕摇。”我这只小小的采菱船是不怕风浪摇晃的!说是“菱舟不怕摇”,实际上是女子夸说自己不畏风浪。女主人公并没有直接说“相邀”的是何许人,也没有说是何事使得她不畏风浪前来“相邀”,然而我们不难猜出这位采菱女是在约请她的情郎,为了和心上人相约,即便风更急、浪更高,又怎能阻拦得了她呢?!因而这里的一个“故”字既透露出水乡女子对江上风浪的偏爱以及对自己驾船本领的信心,更可见出一个痴情女子欲于心上人约会的急切心情。
或许她的心上人曾关切地提醒过她:风浪太大,你就不要驾船前来。而这位女子却要心上人放宽心,她说:“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广陵潮在当时是很有名的,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曾经专门描述它的壮观,说涨潮之时“波涌而云乱”、“状如奔马”“声如雷鼔”、“遇者死,当者坏”。而这位采菱女却自豪地说:我家就在扬子江住,从小弄惯了广陵潮,眼下这点风浪何足惧也!——为了追逐幸福的爱情,她毫不畏惧地出没于风浪之间。
这首诗情调活泼明快,语言质朴清新,不加雕琢而情境俱佳,三言两语,便点染出江南水乡女子独有的精干清灵,使一个风里来浪里去的痴情女子形象生动地浮现于读者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您可能感兴趣...
  • 长干曲四首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6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155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18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391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958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3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0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4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
  •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