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山中四咏

元鹏 〔明代〕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意译:
一、春季登山赏景
山林中的春季是高高的山崖在茂盛的树木掩映下,显得越发的苍翠,时不时的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南北朝的王籍曾在《入若耶溪》中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和鸟的鸣叫声来凸显出山林的寂静,起到以动衬静的效果。此诗的鸟鸣声同样具有凸显山林幽静的效果,但由于描写的是苍崖,所以不会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因有了鸟儿的鸣叫声反而更觉得很惬意。
热爱生活的的人从不会抱怨生活中苦,会觉得生活到处充满乐趣。我们知道一般的寺院都修建远离闹市的山林之中,诗人在此把自己住所当作是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美好理想生活),还调侃了一下自己,因为我住在这样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所以是很少受到打扰的,连问路的人都极少。抒发了诗人享受自然的美好,乐在其中的情感。
二、夏季雨中漫步
夏季在诗人眼中并不是烈日炎炎,而是天空中下了凉爽的花雨,在这样的天气下我穿上登山鞋,吟唱着诗歌去观赏雨中山林的景色美,看得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光彩照耀着周边的田野,滴翠欲滴。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富有童心童趣的诗人,如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所描述的风雨中的前行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无惧风雨享受惬意的人生。
三、秋季丰收的希望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秋季稻子成熟了,黄澄澄的稠密的一大片,有如金黄的云彩。寺庙响起了铃铎声,在召唤着我们出门劳作去收割稻子。此时出现的我们面前的诗人是一个勤劳耕作的人,在忙碌的季节里收获着希望的果实。
四、冬季寒冷感受
冬季万物都躲藏起来,大地上万物都在沉睡中。冬天山上到处都被冰雪叠覆封闭,地上的炉子里没有木柴(品字代指木柴),我休息的床铺冷得如同那高高的山峰,寒冷透骨。透过诗人的笔,我们看到山上的生活条件是异常的艰苦,但在诗人眼中无论是怎样的生活,他都是满怀热爱之情的享受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注释:
①苍崖:因林木葱茂而显得苍翠的山崖。
②桃花源:简称桃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与世隔绝的乐土。其地人人丰衣足食,怡然自乐,不知世间有祸乱忧患。后因称这种理想境界为世外桃源。问津:问路。津为渡口。
③空冥:犹言空中。冥为暗昧深远意,用以形容天空。
④行吟句:谓穿着大登山鞋,吟着诗。丽:光彩照耀,作动词。
⑤黄云句:谓秋季稻熟,黄澄澄地稠密地一大片,有如金黄的云彩。
⑥铎:铃。寺庙中以铃铎声召众出坡劳作。刈(yì):割。
⑦冰澌:即冰。澌本指解冻时流动的冰块。此句谓冬天山上到处都被冰雪叠覆封闭,主要是指冰雪覆盖山头。
⑧品字:指木柴。木柴劈开后往往将之架叠起来以备使用,其架叠之形极似品字,故称,并以之代指木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鹏公咏云居山之诗多达数十首,大多收入《云居山新志》。此选其咏云居山春、夏、秋、冬绝句一组。本诗以各个季节的典型风物、典型事件来直接反映鹏公及云居山真如禅寺僧众的禅隐生活。诗写得很精炼,很生动,简捷有力,诗味隽永,是鹏公咏云居山大量诗篇中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山中四咏》是一首五言古诗。本诗以各个季节的典型风物、典型事件来直接反映鹏公及云居山真如禅寺僧众的禅隐生活,诗中以四季为序,用细腻而充满诗意的笔触,表达出山中四季美景的深深喜爱,每个季节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整首诗语言生动清新,简捷有力,诗意盎然,是鹏公咏云居山大量诗篇中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元鹏
元鹏(1617-1677),明末清初江西省建昌云居山真如寺僧。字九屏,号燕雷,又号掊翁,灵隐晦山戒显禅师法嗣。俗姓李,豫章剑邑(今江西丰城)人。出身仕族,世袭儒业。自幼父母双亡。年十九为诸生,有名于时。胞叔出家饶州青莲寺。年二十四往省,叔已圆寂。痛悼良深,遂礼青莲寺太空禅师出家。年三十二,于庐山礼九云禅师受戒,复至庐山五老峰下,参谒戒显禅师,相从有年,甚为投契。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61年)继戒显之位,...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