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想要唱一曲婉转的歌,嗓子却还有些青涩;想高飞而羽毛还未换齐。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借助强劲的风,又怎么能飞到高处呢。
注释
①涩(sè):不圆润。
②羽未调:未换羽毛。
③高风:强劲的风。这里指仕途上得到提携。
④迁乔:迁往高处。《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里暗指仕途。
想要唱一曲婉转的歌,嗓子却还有些青涩;想高飞而羽毛还未换齐。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借助强劲的风,又怎么能飞到高处呢。
注释
①涩(sè):不圆润。
②羽未调:未换羽毛。
③高风:强劲的风。这里指仕途上得到提携。
④迁乔:迁往高处。《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里暗指仕途。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八岁那年的夏天,郑愔跟着父母亲和几个客人在郊外的柳林中散步,看到一只刚出窠的小黄莺一边咿呀叫着,一边费力地飞翔着,刚飞到柳枝上,还没站稳风吹枝动就掉了下来。这样反复了几次,才勉强在一处低杈站住。一个客人看了一会儿,便回过头对他说:“你就按眼前的情景吟一首诗,怎么样?”郑愔说:“可以”。稍一思索,便吟了出来。该诗作者有争议,一说是郑愔,一说是孙外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写的是一只小雏莺。你看,它啼叫,但声调滞涩,不流畅,不圆润。它飞行,但羽毛未丰,翅膀无力。再加上,高处的风也不给方便,吹得它左摇右摆,如何飞到高处。
这首诗不仅情态逼真地写出了小黄莺啼叫的声调,稚嫩的神态和学飞的情景,而且也寄托了小诗人的思考和志向。一只小黄莺飞行这么困难,一个小孩要获得知识和才能,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也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这首诗明白如画,但却寓意深刻。虽然是写一只小莺学飞这么困难,但却包含了一个孩子要获得知识和才能,要取得成功,也是会遇到困难的道理,所以要不怕困难才行。
这首诗不仅情态逼真地写出了小黄莺啼叫的声调,稚嫩的神态和学飞的情景,而且也寄托了小诗人的思考和志向。一只小黄莺飞行这么困难,一个小孩要获得知识和才能,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也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这首诗明白如画,但却寓意深刻。虽然是写一只小莺学飞这么困难,但却包含了一个孩子要获得知识和才能,要取得成功,也是会遇到困难的道理,所以要不怕困难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