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作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版本二: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当年辞官隐居读书只是为了这个,我又想起陶渊明曾经弃官归田而创作的《归去来辞》。
注释
渔樵:打渔砍柴。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悠悠:闲适貌。
乍可:只可。草泽:草野,民间。
宁堪:哪堪。风尘:尘世扰攘。
小邑:小城。
公门:国家机关。期:期限。
碎:一作“破”。
黎庶:黎民百姓。
归:一作“悲”。妻子:妻子与儿女。
举家:全家。
生事:生计。南亩田:泛指田地。
世情:世态人情。
旧山:家山,故乡。
衔:奉。且:一作“日”。迟回:徘徊。
梅福:西汉末隐者。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开头四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是不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的。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四句,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不能不“心欲碎”,“令人悲”。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更可悲。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了。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此外,这首诗结尾含蓄,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诗以“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结束,既能使人想到西汉末年和东晋时期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从而与现实紧密相联系,又能令人想到梅、陶人格的高洁;既有历史的广度,又有现实的深度;耐人寻味。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970
-
燕歌行·并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14
-
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 379
-
别王彻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沉。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 1
-
答侯少府
《答侯少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八句追叙自身经历,中二十句叙述与侯少府相逢之事,后十六句展望自己的归路。全诗语言犀利,写景浑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现出高适长期投闲置散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2
-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 1
-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回顾了诗人自己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始终将自身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全诗既有典型事件,又有壮阔场面,气势磅礴,境界高远,风格沉郁,气韵流畅。...
- 1
-
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 3
-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 1
-
苦雨寄房四昆季
《苦雨寄房四昆季》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苦雨不耐索居而寄诗房四兄弟,表现出诗人忧心百姓的赤子情怀。...
- 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