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唐代〕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
相呼应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
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攀:紧紧地抓住。
箫:是一种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展开阅读全文 ∨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您可能感兴趣...
  •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2
  • 送绝粒僧

    《送绝粒僧》是唐代文人施肩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断食辟谷的僧人的描写,寄托了诗人自己隐居离尘的情怀。...

    1
  • 早春残雪

    春景照林峦,玲珑雪影残。井泉添碧甃,药圃洗朱栏。云路迷初醒,书堂映渐难。花分梅岭色,尘减玉阶寒。远称栖松鹤,高宜点露盘。伫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

    0
  •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4
  • 诮山中叟

    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1
  •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2
  • 秋夜山居二首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1
  • 瀑布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3
  •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