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蟾宫曲·怀古

阿鲁威 〔元代〕
鸱夷后那个清闲?谁爱雨笠烟蓑,七里严湍。除却巢由,更无人到,颍水箕山。叹落日孤鸠往还,笑桃源洞口谁关?试问刘郎,几度花开,几度花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的曹操。在紫盖黄旗状的云气笼罩下的孙权,借得东风用火攻,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更有那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他们功勋卓著,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一分在西蜀,一分在东吴 。
注释
鸱(chi)夷:指范蠡。蠡辅佐越勾践,雪了会稽之耻,知道勾践可以共患 难而不可以共安乐,乃携西施,泛舟游于五湖之上,变名易姓。到了齐,叫做“鸱夷子皮”,到了陶,又叫做“陶朱公”。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七里严湍(tuan):指东汉严子陵隐居不仕,在七里滩钓鱼过活的事。
巢由:巢,巢父。尧时隐士,不营世利,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由,许由。尧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玷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水之滨去洗耳。并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不出。并见皇甫谧《高士传》上。
“落 日”句:此用苏轼《卜算子》“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句意。孤鸿,这里喻隐居的高士。
桃源洞口: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一个打鱼的人从桃花源到一山洞,看到秦时避乱者的后裔聚居那里,过着无奈迫无剥削的自由生活,出来以后,便再也找不到了。后因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刘郎:指刘晨。相传东汉永平年间,他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载,还乡时,子孙已历七世。见《幽明录》及《太平广记》。
“酾酒临江”二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当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挥师顺流东下之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失英雄本色。
紫盖黄旗:古人认为天空出现黄旗紫盖的云气,是出帝王的兆头。这里指吴大帝孙权。
赤壁东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用部将黄盖计,以轻便战船数十艘,载着满灌油脂的干紫,外盖帷幕,诈称投降。等到接近敌船时,放起火来,恰巧这时东南风大起,向西北延烧,曹兵大败。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南阳卧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对先主说:“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又诸葛亮《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成名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演兵法,作八阵图。”据说诸葛亮曾于永安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永安宫前的平沙上,聚石垒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吴蜀在江陵(今湘北宜昌东)会战,蜀兵败退,吴军统帅陆逊追逐至此,看到了八阵图,惊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退了兵。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
鼎足三分:言魏、蜀、吴三方对峙,鼎如之三足。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首小令结构严谨,文笔简练,以慷慨豪迈之气概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
第一位英雄:曹操。“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在阿鲁威的这首小令中,诗人仅以寥寥二句,便将曹操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形象勾勒出来了。曹操不仅身经百战、力扫群雄,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文采斐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
第二位英雄:孙权。“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三国志·吴书》记载魏郎中令陈化答曹不云:“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作者认为,虚幻的王气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粉碎了曹操的攻势。
第三位英雄:诸葛亮。“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徐庶称之为卧龙。按照他的本愿,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之所以出山辅佐刘备,直接原因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但归根到底还是时代的、历史的因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选择。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由隐居到出山的转变过程。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末尾三句既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又对魏、吴、蜀三方作了一个总结,而全篇也就戛然而止了。 
纵观全篇,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已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感情基调是雄健的、高昂的,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遗风。而无苏词的“人生如梦”和辛词的“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的感叹,因而更能激发读者振奋向上的情感。作者是欲借此慕古贤而暗寓自已壮志难酬之隐,也不完全排除。唯曲辞未露端倪,故只有留待欣赏者见仁见智地去领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写这首曲子时,作者或许是在灯下展读史卷,或许是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回顾历史,联想现实,心潮澎湃。突然,一个问题涌上他的心头:“问人间谁是英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小令,以回答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蟾宫曲·怀古》是元明时期蒙古族散曲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纵观全篇,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幕古贤、大展经纶的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有苏轼“大江东去”的遗风,而无“人生如梦”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书。
您可能感兴趣...
  • 蟾宫曲·长沙怀古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6
  • 蟾宫曲·弊裘尘土压征鞍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9
  •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755
  • 蟾宫曲·山间书事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 ...

    78
  • 蟾宫曲·别友

    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撤,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 ...

    556
  • 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

    《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是元代文学家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写作者对人生做算数的减法、除法,一步步计算出人生真正有效的时间不过二十五年,最终得出“不如快活了便宜”的结论。全曲理趣两兼,在创作艺术上生动有趣,明白如话而又隽永可诵,表达无晦涩之感,构思独树一帜。...

    161
  • 蟾宫曲·晓起

    《蟾宫曲·晓起》是元代文学家徐琰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该曲虽是描写青楼之事,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深挚,写出了有情人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683
  • 蟾宫曲·怀友

    《蟾宫曲·怀友》是元代散曲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散曲。该曲描写了作者告别故乡,赴任南剑,沿途所见秋日萧瑟的景物,深深触动着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无限惆怅之情和对朋友难以忘怀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该曲抒发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此曲借用典故抒情,沉郁顿挫。...

    544
  • 蟾宫曲·江淹寺

    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失又何愁,得之何喜,闷也何为?落日处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文藻珠玑,醉墨淋漓,何似班超,投 ...

    881
  • 蟾宫曲·烂羊头谁羡封侯

    《蟾宫曲·烂羊头谁羡封侯》是元代散曲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表达思隐之情的小令,作者糟心描述辞官归隐之后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状态,方面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无力改变现实而感到无奈和苦闷。全曲语言凝练蕴藉,意境独特悠远。...

    107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