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①此诗见于宋代程俱《北山小集》,原注引高适《九日酬颜少府》诗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后人误收入高适集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称,此诗“毛奇龄选唐人七律,亦误题适作”。
②节物:每一节令中的景物或事物。
③仕三已: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无愠色。”五亩就荒:指隐居生活。天一涯:本指遥远的地方,此处指偏僻之处。《古诗十九首》:“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④白衣:古时未做官之人着白衣,后用以指称没有功名之人或平民。《史记·儒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剥啄:象声词。敲门声。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乌帽:此处用孟嘉落帽之典,表现士人风流儒雅的气度,应重阳节日。《晋书·桓温列传》:“九月九日,(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⑤搔首:以手搔头,焦虑或有所思之状。《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①此诗见于宋代程俱《北山小集》,原注引高适《九日酬颜少府》诗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后人误收入高适集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称,此诗“毛奇龄选唐人七律,亦误题适作”。
②节物:每一节令中的景物或事物。
③仕三已: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无愠色。”五亩就荒:指隐居生活。天一涯:本指遥远的地方,此处指偏僻之处。《古诗十九首》:“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④白衣:古时未做官之人着白衣,后用以指称没有功名之人或平民。《史记·儒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剥啄:象声词。敲门声。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乌帽:此处用孟嘉落帽之典,表现士人风流儒雅的气度,应重阳节日。《晋书·桓温列传》:“九月九日,(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⑤搔首:以手搔头,焦虑或有所思之状。《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重阳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 1
-
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 2
-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 1
-
豁然阁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 2
-
夜半闻横管
《夜半闻横管》是宋代诗人程俱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二句交代创作情景,在秋风浮云的夜晚,突然听到邻家传来的横笛声;三四句描述笛声的凄清、激越;五六句写闻笛之情,笛声凄清动人亦蕴含着千秋万古情;末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国的怀念。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写秋夜的笛声,并由笛声激发出怀念北方故土的深情。全诗把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
- 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