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注释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
野夫:草野之人,指诗人自己。处:一作“事”。
磨损:一作“磨尽”。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
偶书
《偶书》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两句作者以战国时期的穰侯自比,后两句是作者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生动地反映了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作者苦闷不安的心情,颇有自嘲的意味。...
- 4
-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 469
-
爱碣石山
《爱碣石山》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作品,全诗四句共25字。据考证,该诗可能是他离开韩愈门下后,云游至碣石山时所写,描写了碣石山动人峭拔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卓然独立的品格情操。...
- 734
-
代牛言
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 4
-
饿咏
《饿咏》是唐代诗人刘叉所作,全诗反映了时政的极端腐败与黑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激愤之情,和怀才不遇。...
- 1
-
冰柱
《冰柱》是刘叉创作的古体诗,从唐德宗到唐宪宗时期(贞元末年到元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一派诗人,一反大历以来圆熟浮丽的诗风,走上险怪幽僻一路。如韩愈的《陆浑山火》和卢仝的《月蚀诗》等都足以代表这种诗风。刘叉也是这一诗派的著名人物,以《冰柱》、《雪车》二诗为最有名,而《冰柱》诗尤其奇谲奔放,寄托遥深,为后世所称扬。...
- 4
-
雪车
《雪车》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作品。此诗写的是“阛阓饿民冻欲死”、“人家千里无烟火”的时代里的一个冬天,官家仍然“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即指雪)”以“秘藏深宫以御炎酷”,诗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感叹“岂信车辙血,点点尽是农夫哭”,其悲气冲天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看出杜甫的《兵车行》的影子。路有冻死骨,官府却视而不见,不顾战死的兵将尸首遗弃,前线缺乏......
- 2
-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是刘叉在赠剑给友人时写的一首小诗。全诗以水比剑,设想奇妙,“流”、“泻”二字写得精巧,颇有趣味,给静态的剑赋予了诗意的动感效果。结句劝友人用此剑去建功立业,而不要用它去报私仇,体现了诗人的性格和博大胸怀。...
- 1
-
修养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濛濛。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 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