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湖中波涛汹涌,有摇动城郭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青翠山色。将要到三更时分了,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天上的流云时不时度过月前,遮掩了月光,如雾烟柳在这若隐若现的月色下时明时暗。带着露珠的荷叶被风吹动,叶上的水珠闪亮如萤火。散开的头发花白稀疏,就这样静静地待到天明。
注释
浣(huàn)溪沙:词牌名,曾为唐代教坊曲名。
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波撼(hàn)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
浸(jìn):浸染。
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欲:将要。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度(dù):指遮挡。
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水流萤(yíng):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萧萧(xiāo xiāo):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散(sǎn)发:散开的头发。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湖中波涛汹涌,有摇动城郭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青翠山色。将要到三更时分了,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天上的流云时不时度过月前,遮掩了月光,如雾烟柳在这若隐若现的月色下时明时暗。带着露珠的荷叶被风吹动,叶上的水珠闪亮如萤火。散开的头发花白稀疏,就这样静静地待到天明。
注释
浣(huàn)溪沙:词牌名,曾为唐代教坊曲名。
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波撼(hàn)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
浸(jìn):浸染。
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欲:将要。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度(dù):指遮挡。
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水流萤(yíng):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萧萧(xiāo xiāo):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散(sǎn)发:散开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为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底,词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绍兴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间,词人一直与诸多居闽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共写了44首交游词。 这首《浣溪沙》就是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的山水美景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色彩迥异的动词“撼”、“浸”,前者修饰出一双巨臂摇荡着水中的孤城的画面,施展力与暴;后者刻画了少女的柔指轻抚着情人,展现了情与爱的绵柔。两个字描写了湖水的刚与柔,对比鲜明地描写了自然美景的神秘。“水晶”二字体现其玲珑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时间,暗示了词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衬托景色之美。“露荷翻处水流萤”,“流萤”二字作喻形象表现出荷叶沾染了露水后的清莹明丽。“雾柳”句通过“暗”、“度”二字写尽了柳的朦胧、月的舒缓;“露荷”句则凭借“翻”、“流”二字传达了露荷的圆润、萤的飘忽,“萧萧”带有自嘲的意思,也体现了词人的自由潇洒,“散发”体现了词人的不羁。
上片一开始,词人以雄浑的气势推出了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环绕,波涛震天,孤城独立。孟浩然《临洞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词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孟诗有暗合之处,但只是客观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苍茫阔大的意绪在形式上的自然重叠,而不是主观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变,“湖光倒影浸山青。”词人展现了一个平静而恬淡的画面: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荡漾着沉醉的氤氲。这恰恰和以上波涛震天的慑人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画面的转换不但体现了动中有静、刚中有柔的自然景观上的复杂的情趣,而且在情绪上带来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楼下欲三更”是对以上画面意境上的补充,它为词人所咏叹的景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的氛围。“三更”点明时在深夜,从而为下阕对夜景的具体描绘作了过渡性的铺垫。
到了下片,词人意犹未尽,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观之中。所不同者,此时词人所刻画的夜景主题愈加明了,“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两句正体现了这一变化,前句暗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情韵,后句又为这销魂的意境增添了几许生意、几许亮色——露珠敲荷,流萤相逐。这两句不仅意境幽美,而且对仗和遣词也极为精工、贴切。由于词人从细微的感触着笔,表现了一种缠绵的风情。词人疲于世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滋长了一种放旷的情怀,正如他在结句中所说的:“萧萧散发到天明”——词人为自己勾画了一个超脱者的形象。它虽没有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表达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阔大与深厚,但却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达观与迷恋。
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始而波涌撼城,继而平静如镜,浸山映楼。下片写夜景变化,月阴时柳晤笼雾,荷翻时露流如萤。诗情画意,使词人流连至天明。总观这首词,它的重心在于写景,通过景观的变化带动情绪的升沉。因此,全词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词人思想与情感却暗藏于全诗,于“景”的空灵中无处不感到“情”的渗透与激荡。
上片一开始,词人以雄浑的气势推出了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环绕,波涛震天,孤城独立。孟浩然《临洞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词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孟诗有暗合之处,但只是客观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苍茫阔大的意绪在形式上的自然重叠,而不是主观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变,“湖光倒影浸山青。”词人展现了一个平静而恬淡的画面: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荡漾着沉醉的氤氲。这恰恰和以上波涛震天的慑人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画面的转换不但体现了动中有静、刚中有柔的自然景观上的复杂的情趣,而且在情绪上带来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楼下欲三更”是对以上画面意境上的补充,它为词人所咏叹的景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的氛围。“三更”点明时在深夜,从而为下阕对夜景的具体描绘作了过渡性的铺垫。
到了下片,词人意犹未尽,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观之中。所不同者,此时词人所刻画的夜景主题愈加明了,“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两句正体现了这一变化,前句暗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情韵,后句又为这销魂的意境增添了几许生意、几许亮色——露珠敲荷,流萤相逐。这两句不仅意境幽美,而且对仗和遣词也极为精工、贴切。由于词人从细微的感触着笔,表现了一种缠绵的风情。词人疲于世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滋长了一种放旷的情怀,正如他在结句中所说的:“萧萧散发到天明”——词人为自己勾画了一个超脱者的形象。它虽没有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表达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阔大与深厚,但却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达观与迷恋。
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始而波涌撼城,继而平静如镜,浸山映楼。下片写夜景变化,月阴时柳晤笼雾,荷翻时露流如萤。诗情画意,使词人流连至天明。总观这首词,它的重心在于写景,通过景观的变化带动情绪的升沉。因此,全词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词人思想与情感却暗藏于全诗,于“景”的空灵中无处不感到“情”的渗透与激荡。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晚晴天气惜轻阴。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 689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7
-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 1
-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 5
-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 3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 3
-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 1
-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 0
-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 2
-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
- 2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