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山行杂咏

袁枚 〔清代〕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注释
①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虚指。
②不信:难以置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写于作者乾隆四十七年(1782)出游浙江南部山区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即如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映所见所感。首句“十里崎岖半里平”,表面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显动。而“十里崎岖”与“半里平”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坷而少平坦的新奇感。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平,眼前则峰峦重重,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受;那么。后两旬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此时诗人仿佛一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
这首诗不用一典,比喻精巧而易晓,是袁枚“性灵”之作的一个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您可能感兴趣...
  • 浙西三瀑布记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 ...

    864
  •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3
  • 遣兴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2
  • 李孝子传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 ...

    69
  • 伤心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695
  • 起早

    起早残灯在,门关落日迟。雨来蝉小歇,风到柳先知。借病常辞客,知非又改诗。蜻蜓无赖甚,飞满藕花枝。...

    108
  • 景泰陵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989
  • 戊子中秋记游

    《戊子中秋记游》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中秋节与友人的聚首、游赏、宴饮,用笔极其简括,叙述明晰而富有情趣。...

    676
  • 重到沭阳图记

      昔颜斐恋京兆,卢悊恋灵昌,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 ...

    272
  • 推窗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73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