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三句写边城之景,作者着意了点染边城春色。
如果想用寥寥几句就把一幅早春的秀丽景致展现于人们面前,那非得令二字深得其神似之美不可。所谓得神似之美,其要径就是抓住事物特征特征。
作者首先抓住了早春景物的色彩特征。
“柳黄”,写出了柳叶苞芽的稚嫩。“黄”字虽然浪漫色彩,但质朴传神,别具风格,就像一叶可以知秋一般,这里,一句“柳黄”也可使人知春。“柳黄”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正值早春时节。
“水绿”写出了春水的潋滟之姿及照人色彩。
“水绿”与“柳黄”相映生辉。“水绿”,强调了春的明媚与光彩;“柳黄”,则强调了春色的新鲜与淡雅,这些令人传神地感受道理春天色彩的丰富内涵。
作者特别重视把握事物状态的程度,以传早春景色的神采。如“吐叶”前冠“未”字,写出了早春之柳树,柔条依依迎风、郁满生机的神韵;“含苔”前以“半”字,写出了苔绿初生、春意方兴的风采。“未吐叶”、“半含苔”句中的“未”和“半”,好就好在它们蓄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郁郁生气,有一股方兴的锐气。这种生机与锐气,正是早春景观的神韵之所在。
想以少数字,表达复杂的内容,非有炼字功夫不可。“春色边城动”的“动”字,即,显示了炼字的功夫。
“春色边城”如何?仅用一字概括其内容。“动”字是再好不过的了。妙就妙在没有用形容词,而是用了动词,它赋予了“春色”、“春意”以生命。“春色”的边城之“动”,令人感动整个大自然复苏中的萌动,诸如柳渐吐叶、苔涨绿池等等,其所含羞的具体内容,是极为丰富和难以尽言的。一个“动”字,而境界全出。
三句写景,很有章法。第三句,是对第一、二句的总括。第一、二句是具体写,细致地写;第三句则是概括地写,全面地写。第一、二句是“点”,是“个别”;第三句则是“面”,是“一般”。从个别到一般,形象地表现了萌动却渐渐点化出于天地间的春色。
最后一句,写客思之情。
前三句,写早春的秀媚,倏然一转,心情陡然黯淡下来,去国怀想之思,蓦地涌上心头,“客思故乡来”,由于思念故乡的山水、亲人,异乡作客之悲,才在心中荡漾开来。对良辰美景,而竟不能移游子之思,是见客思弥坚,故乡之爱不能夺。这种客思,这种深挚的故乡之爱,正是借前三句写景,反衬出来的。这也是作者前三句以景铺开的用意。
何逊的小诗,对仗十分工整。特别是最后二句,“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句式奇特,两个名词接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用得实在好,唯有用了动词,方可点化全句。春色“动”,客思“来”,名词概念借助动词,“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和动感。结句,不说客思跋涉关山,向故乡而去,而说自故乡飞来,语出新境,富于美感。
-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櫩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 1
-
下方山诗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 5
-
酬范记室云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
- 5
-
与苏九德别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 4
-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北窗倒长簟,南邻夜 ...
- 4
-
行经孙氏陵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 2
-
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 5
-
与胡兴安夜别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 5
-
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 5
-
咏早梅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 3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