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幼女词

施肩吾 〔唐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
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注释
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
未知:不知道。
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
拜新月:古代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您可能感兴趣...
  • 幼女词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0
  •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1
  • 早春残雪

    春景照林峦,玲珑雪影残。井泉添碧甃,药圃洗朱栏。云路迷初醒,书堂映渐难。花分梅岭色,尘减玉阶寒。远称栖松鹤,高宜点露盘。伫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

    0
  •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2
  • 诮山中叟

    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0
  •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0
  •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
  • 秋夜山居二首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1
  • 瀑布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