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注释
牧:放牧。
陇:田埂。
窃:偷偷地,暗中。
辄:总是(常常)、就。
或:有人;有的人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挞:鞭打。
曷:通“何”,为什么。
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
潜:暗暗地、悄悄地。
执策:拿着书卷。
旦:早晨,天亮。
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恬:心神安适。
异:(意动)。
已而:不久。
诸:众多。
如此:像这样。
琅琅:拟声词,形容朗朗的读书声。
策:原指书写用的竹片,这里代指书本。
旦:早晨儒:读书人。
一词多义(之)
父怒,垯之:他。
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
“被”通“披”:穿戴。
亦:也。
-
看松庵记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 ...
- 827
-
新雨山房记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 ...
- 173
-
元史·刘容传
刘容,字仲宽。其先西宁青海人。高祖阿勒华,西夏主尚食。西夏平,徙西宁民于云京,容父海川在徙中,后遂为云京人。...
- 737
-
环翠亭记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 ...
- 626
-
李疑传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第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 ...
- 704
-
吴德基传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 ...
- 389
-
拙庵记
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 ...
- 932
-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 ...
- 369
-
桃花涧修禊诗序
《桃花涧修禊诗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诗序。文章按时间先后,由集会的由来写到会后的作序,重点写桃花涧的泉石之胜和修禊者的活动,结尾写及孔门的浴沂、舞雩,表明作者等人的崇儒思想。全文结构谨严,词语富丽;刻画人物手法简洁,一笔一人,便神态毕肖。...
- 608
-
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游记。游记记叙了作者的游踪,或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优美的景色和浓烈的游兴;或以抒情的笔调,一唱三叹,抒发他的时世沧桑之情,笔法简练,其中还融合着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作者和朋友们捉笔联诗、挑灯夜谈以及互相警诫、打趣场面的穿插描写,使得整篇文章文人情趣十足。...
- 89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