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寿阳曲·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 672
-
寿阳曲·渔村夕照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 948
-
寿阳曲·闲花草
闲花草,临路开,娇滴滴可人怜爱。几番要移来庭院栽,恐出墙性儿不改。...
- 273
-
寿阳曲·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 3
-
寿阳曲·人初静
《寿阳曲·人初静》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这是一支恋情曲,曲家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梅花笑人,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寥孤独。全曲语言清丽本色而又意趣深长,耐人寻味。...
- 277
-
寿阳曲·夜忆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 662
-
寿阳曲·洞庭秋月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 958
-
寿阳曲·云笼月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 892
-
寿阳曲·金刀利
金刀利,锦鲤肥,更那堪玉葱纤细。添得醋来风韵美,试尝道甚生滋味。...
- 88
-
寿阳曲·鱼吹浪
《寿阳曲·鱼吹浪》是元代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写钱塘江潮起的胜景和杭州百姓八月中旬观潮的热闹场面。开头三句写观潮背景,甜美静谧;后两句写观潮,以玉人卷帘作结。笔调细腻轻快,于闹中取静,创意新颖。...
- 72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